美文网首页
【名师名课】王旭明执教《乡愁》

【名师名课】王旭明执教《乡愁》

作者: 碧水清荷_3e0f | 来源:发表于2020-08-29 22:50 被阅读0次

课堂节录

节录一

师: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关于诗,现代诗、古代诗学得特别多。学了七年诗,我问问大家,关于诗的体裁,你知道哪些知识?首先,要想写诗,就得

生:押韵。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就说到了押韵。还有呢?

生:格式。

师:什么格式?

生:五言、七言,要分行。

师:对。除此之外,关于诗还有好多知识。咱们先说押韵。什么是韵?大家看教材,有没有关于韵的知识?

生:有。

师:大家先默读一下,了解教材上这部分小知识里讲的韵是什么意思。(生默读)

师:下面你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首诗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那个韵是什么。(范读)

师:好,我们再集体朗读一遍。刚才大家从教材上了解了韵的知识,现在读的时候要把那个韵脚读清、读圆。我来看看大家是不是找准了这首诗的韵。“小时候”,预备起

(生齐读)

师:什么叫韵,就是末尾的那个字,每一行末尾的那个字,用上什么?

生:相同的韵母。

师:相同或者是相近的韵母。那我们来看这首诗,第一节有几句?

生:四句。

师:哪一个韵母是相同或相近的呢?或者说哪一个是押的韵呢?“小时候”,后面,我在这头,母亲在那”

生:头。

师:什么韵?

生:ou。

师:对了,都是ou的韵,所以我们在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时,“头”字要读得非常清楚。下面我请全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一下。是谁?请举手,没人举手的话,你们就给我推荐,谁朗读课文最好?

生:高文杰(音)。

师:过来,到这儿来。你被全班推举为朗读最好的同学,面向大家。我们再找一位同学,谁不喜欢朗读,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学生喊另一同学的名字)来,请你上台来,站在我这里。我们今天请这两位同学分别给大家朗读

节录二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这样一首小诗,我们知道了它的体,也知道了它的基本知识,我们还要知道什么呢要了解这首诗的结构。同学们,我们今后学习每一篇课文,不管是诗、散文,还是别的什么体裁,都要了解它的结构。什么叫结构?有多少句子,有多少段落,有多少层次,这就叫结构。好像一幢楼有三层,那它的结构就是三层;有五层,那它的结构就是五层。这都叫结构,明白吗?下面我们来看这首小诗,它是由几节组成的呢?

生:四节。

师:四节。我告诉大家,这首诗的结构特别不一样。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两个线索。第一个线索,我们从时间上来看,这四小节诗是一种什么关系?“小时候”,然后呢?

生:长大后,后来,现在。

师:一步一步,从小时候到现在,这是什么关系?

生:时间关系。

师:我告诉大家,按照时间去写一节一节的诗,写一段一段的话,我们称之为顺接的关系。先写五岁怎么样,再写八岁,再写十二岁,然后写现在上初中,这叫什么关系?

生:顺接。

师:对,这是一种写法,注意以后我们写文章可以按照顺接的方法去写。我们再看,这首诗除了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生:空间。

师:什么叫空间呢?上下、左右、前后,这就叫空间,时间就是沿着一条河往前走,或者往后退,是直线的;空间则是上下,左右,前后,是立体的。我们看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那就找一个形象具体的事物来代替。作者找了哪种事物呢?找了邮票,小时候的乡愁是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就是空间位置了。我们再看第二节,长大后,乡愁又变成什么了?

生:船票。

师:“我”在船的这头,新娘在那头。长大后结婚了,他和自己的新娘经常见不到面,一张船票连接着他们的思念这个空间也是在这头,在那头。大家看第三小节是什么?后来,也许0岁,也许40岁,也许50岁,这个乡愁又变成什么了?

生:坟墓。

师:这太惨了,谁在里头?

生:母亲。

师:谁在外头?

生:“我”。

师:这又是空间,这个空间变成了一个坟墓。由邮票到船票,再到坟,这是空间的变化。问题来了,刚才我们说时间的变化是顺接,现在我们看空间的变化,由小小的邮票到船票,再到坟墓,你们看这个愁,越来越什么?(指一生)我看你特别不爱说话,你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浓和大。

师:不能光说浓、大,完整地回答我,“我感到了什么什么越浓,什么什么越大”。

生:我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越来越求。

师:仅仅是对母亲的思念吗?

生:不是。

师:不是的话,要用什么词?母亲已经去世了,寄托什么?要记住这个词——寄托哀思。母亲在坟墓里头,“我”在坟墓外头,还有比这个更愁的愁吗?

生:有。

师:是什么?

生:思念祖国。

师:为什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对,你们说得真好,通过空间的位置变化,我们就看到了。同学们看黑板,四个小节从时间上来说是顺接的,从空间上来说是不断地越来越深。思念的情越来越深,最后深到了什么地方?祖国大陆,这个关系还是顺接的关系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关系?

王:递进。从空间上分

师:我们来看这首诗,从时间上分析,它是顺接的关系;

析,它是递进的关系。这样的一种横竖交叉交错的关系,使这首诗格外有分量。

节录三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体裁,知道了这首诗的结构,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诗,作者是怎么写的?我们刚才说了愁这种情感不好写出来。什么是愁?“我真愁,愁死了”,没意思,没学过语文的人才会这么说没学过语文的人只能这么说。我们学过语文的人就不这么说了。你们看诗人,他也愁,他就不这么说。他找了四个具体的事物来写愁,哪四个具体的事物啊?

(生回答)

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邮票是最小的,船票稍微大一点,坟墓就再大一点,海峡就更大了,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找了四个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愁。大家记住,凡是要表达一种感情,就要找具体的事将来大家到了高中,会知道这个具体的事物就叫意象。我们现在不管它就知道它叫具体事物就好了,这是一个方法,找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好,我们刚才说了,愁这种情感不好说,说不出来,那就找具体的事物。现在咱们马上要下课了,要分别了,我想问你们,你们喜欢王老师吗?

生:喜欢。

师:真的吗?

生:真的。

师:那不能光说喜欢,谁能找一个具体的事物说出来,描绘一下,用具体的事物表达一种情感。老师先给你们作一个示范。我也要跟你们分别了,我真的特别喜欢你们,虽然我接触你们不到一个小时,但我觉得你们

的水平很高,素养很好,我真想天天和你们见面,所以我就写几句:

我们的分别就像秋天,

一片绿影都不留。

我们就这样在秋中分别,

还要等多久,等多久才能相聚?

等到下一个秋。

师:老师用这样一首小诗来表达对你们的思念。现在谁能用一句话、两句话,或者用一首诗来表达对我的思念,有没有?

生;马上要分别了,分别就像落叶一样。

师:就像落叶一样,好悲凉。想念王老师就像

生:就像一片叶子从树上飘落。

师:接近一点,你觉得呢,像什么?

生:像一杯浓浓的美酒。

师:你喝过酒啊?行,大家记住,我们就照这个思路,以后你们要是思念谁、喜欢谁,就用诗的语言,找一个具体的事物描写出来,这就是用的语言来表达什么?

生:自己的情感。

师:下次如果老师再有机会来,一定听你们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一种,好不好?

观课悟道

王旭明老师倡导“真语文”,强调语文老师要有文体意识。他执教的《乡愁》,紧扣教材,抓住体裁特征,通过吟咏诗韵、探究结构、以物绘情等环节,品读诗歌的情韵,是一堂出色的诗歌教学示范课。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韵”味。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学习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反复诵方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

追本溯源,挖掘诗歌“情”味。王老师第二个环节的设计回归到课文的结构和字词上,带着学生以本为本,贴着诗歌中的文字,探究诗歌结构,品读诗额。王老师这个设计,回归到语文教学的原点,追“本”溯源,通过文本结构和关键字句来解读诗歌的情感,挖掘出了诗歌的“情”味。

以物绘情,学用诗歌“言”味。课堂第三个环节,王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王老师的这节课,以教材为根本,以诵读为入口,带着学生在课堂中读诗“韵”,探结构,品“愁”情,学绘“情”,既有激情,更有韵味,情韵并茂,上出了语文的“真”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师名课】王旭明执教《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qs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