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日谈》这个作品叙述一三四八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十名年轻男女在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十天时间,每天十个故事,每天一个主题,书中有对自由爱情的赞扬,也有对对教会的讽刺,对坚贞的歌颂,也有对各类出轨,婚外情,第三者,为爱牺牲的不一而足。这些故事很多涉及到偷情的情节,其中有些理念,放在现在的中国也还是会觉得有些过。我说这本书是聊斋故事,但其实没有中国的聊斋这样充满鬼怪的情节,但里面写的故事除开鬼怪以外看,就很相似了。
一个小故事
就其中有一天是专门写教会的事情,怎么写的呢,我大概的讲一下。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说是一个流氓混账,坏事做尽了,骗良家妇女,欺软怕硬,满口说胡话,随时扯谎,坏事儿一件不落,好事一家没干,人看人嫌弃够看狗厌的那种人。随时惹官司,可以说是十足的恶棍。就这样一个人,按理说,死后是不能进入教堂的,也不能埋在教堂墓地中。但这种人也有用,干嘛呢,拿去对付恶人,就是说的以恶制恶。这个家伙专门为一个大老爷,一个富商收租,收放出去的高利贷,不幸的是到了一个地方,然后病倒了,住的人家大概知道他的品行,看他要死了,想让他走,但又碍着面子,这个人是聪明人啊(不是聪明人你还真成不了恶人,至少不能成为大恶人)。看在眼里想在心理,让主人家帮忙找当地德高望重的教父前来,找来干嘛呢,忏悔,要对教父,坦白自己做过的所有错事。
好,然后就忏悔,怎么忏悔的呢?教父问他:“你这个人一辈子干过错事没有啊”,这人就说:“有”,教父就认为这个人诚实;然后又问他:‘你有没有撒过谎啊’,这人又说:“有,我为了帮助穷苦人减少租税,就向我的老爷少报了租金数”,教父觉得这人善良;教父又问:“你这个人有没有违背过诺言啊”,这人又说:“有,我曾经因为帮助朋友度过家里的困难,所以放弃了对爱我的姑娘买礼物的诺言”,教父想,这是重情义的人。这个人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最后又都是一些小问题,而且很多时候可以把它称为是美德,这让教父觉得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于是决定,让他死后能够进入教堂,葬入教堂的目的,而且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圣徒的行为,于是在他死之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号召大家来学习,来瞻仰他。
关于教会的故事,书中有很多,大概的类型有,教父和修女的偷情,修女和门房马夫的偷情生了小修女,教父搞同性恋,教父敲诈钱财等等。可以说是,各种极端的场景都有,匪夷所思的情节都有,令人叹为观止。
说到这里,我有突然想起来看过一个报道,说的是美国针对教会的一个调查,说是有4%的教会成员利用自己的身份搞事情,大概的意思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也就是说应该是真有其事。所以说,有的时候还真不好分辨到底是书夸张还是现实夸张。
情人
这本书中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各种情人的故事。
有男的背着女人在外偷情的,有女的搞婚外恋的事情,搞得严重的还杀害配偶,带上金银细软私奔的,还要小三包小四的,有老男人找美少妇的,有富婆找小年轻的,花样繁多。
举一个例子:说是有一个美少妇,嫁的人有些呆头呆脑,然后就搞婚外情,住在乡间的小别墅里,暗会情人。在门前弄个驴头挂着,约定指不同的方向就表示丈夫是否在家。有一天,约定幽会的,但是丈夫半路回来了,然后情人在外面敲门。丈夫就说,咋回事儿呢,女人要过这一关,还要给情人提醒,但是又怕情人误会自己喜新厌旧,找了别的。这女人也是聪慧,就对丈夫说这是山里的鬼怪在作怪,她学了咒语,可以驱赶,就故意大声说咒语,说的是什么呢:“哎呀,天灵灵地灵灵,山里的妖精妖怪,我丈夫在家,你要是敢来,我就叫我的丈夫打断你的腿,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然后情人就知道了。
你说这故事有意思没有,说起来这个偷情的女人还很专一啊,女人的佣人也帮着进行这个偷情。
结语
这本书中如上所诉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是情节不一样,有些是可以看书是批判的,这就比较明显,有些则是隐晦的。有时候我们看故事,认为它是故事,但谁又知道真假呢?社会中的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平日里看着道貌岸然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他又是什么样呢?你看到的就真如你看的吗?在我们批评人的时候,我们在批评什么,我们批评的出处又出自哪里,是我们接受的思想观念,还是强加的社会道德规范,或是我们见不得别人的好,我们是否在无意中充当了别人的帮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