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最常用的搪瓷洗脸盆在城市中已经悄然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至今对洗脸盆有着记忆的,一定都是些过5奔6年龄的人。
洗脸,这个极为平常,每天都要进行数次的程式,竟也是各有不同。
以家为例,女儿的洗脸方式是俯身将脸靠近拧开的龙头,鞠一捧清水扑到脸上,如此多次,间或再用洗面奶等护肤品之类打理,年轻的女孩子后续的程序较多;内人的洗脸方式便相对简单些,但两者相同之处都是在洗完脸后用干毛巾将脸擦净。
我的洗脸方法不同。我的洗脸方法是有传统的,追溯起来,时间应该是在入乡随俗之时。在此之前,我是如何洗脸的,已无相对准确的记忆。
当年在下乡的行李中,脸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我还记得室友们曾多次揶揄我带去的脸盆是双料搪瓷的,一位室友为了测试其结实的程度,竟赤起双足立身于脸盆之中,令所有人对带去的这只脸盆报以赞叹。
记得刚到连队,洗脸的方式便与家里不同,经悉心观察不及一日便可依照室友的做法从容应对了,操作顺序如下:1、先从水桶中倒出少半盆清水,(到了蒲鸭河时,经过加温的水是浅棕色的,犹如淡淡的咖啡)端至自己的铺位之前,然后将毛巾揿入盆中打湿再拧干,摊毛巾于双手间,擦拭双颊、颈、耳;2、 毛巾再投入盆中打湿拧干,涂香皂于毛巾之上,然后重复前1的后半部分动作;3、毛巾再次投入盆中,并在盆中反复摆净,拧干取出,再次清洁脸部;4-6的动作基本上沿习前1动作,洗脸程序进行到第几步视个人的清洁习惯有所增减。最后一步是将毛巾用力拧干,暂放置炕沿处,端水于户外约三、五米远,用力扬于宿舍前方,水从脸盆中泼出以扇面状并略高于上半身为最佳,水倒出后持空盆退回宿舍后将毛巾展平搭在脸盆边沿处,再将洗漱牙缸放置脸盆中,洗脸的全部过程即告完成。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日早晨洗脸只是用半盆清水,洗脸水是由大家轮流值班从水房打回,洗脸水是由专人烧出的热水,分上下午限量使用,每个宿舍用水两桶,但有时会对女生予以用量上的照顾。夏天因无温度上的特殊要求,便可随意到井台汲取用水。
夏日井台前也是连队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身材壮硕的男士多愿意在井沿前用直接打上来的井水擦拭上身,尽显背部、双臂和腰腹部的肌肉。女知青们则愿意俩仨人一起在井沿前洗涮颜色鲜艳的衣物,不时还会有歌声相伴,常常会引起许多人更多的遐想……
回到北京后,我的洗脸方法依然如旧,只是将脸盆渐渐地冷落到了一旁。我没有考证过我的这种洗脸方法是否规范,因为洗脸的方法还真是很多,中外也有不同。记得看过一篇论述毛巾使用发展沿革的文章,文中提到毛泽东在延安时每日洗脸只是用干毛巾在脸上干搓两至三下即可,由此还让年轻的江青对此不满,错以为这是农民陋习。我以为那是因为陕北地区缺水的缘故,待中央机关搬进了城后,洗脸绝不会再是干搓了吧。
说到洗脸,还想再多说一句,我最见不得的就是年纪轻轻男孩儿们,每日脸上也会敷上面膜一类的东西,弄的自己男不男、女不女的,这种"娘炮"式的行为最令人厌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