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在他的幸福论中指出:人生的一切幸福都是缥缈的,而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存在。
这一观点可由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来阐述,即“贤哲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
这句话的真谛在于指出了幸福的真实特征——事实上,快乐是痛苦的否定,而痛苦才是人生绝对的因素。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可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做论证:
假使,我们除了身体的某一部位有一处伤口疼痛难忍外,其他部位均处于健康状态,那么,这一痛处将会吸引我们的全部注意力,使我们失去本该有的宁静与幸福。
同样,如果我们生活中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不尽如意,那么这一件事足以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被一时的痛苦所吸引,而看不到我们拥有的其他幸福,更无瑕顾及更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前面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的绝妙准则的基础,他命令我们不要把获得舒适愉快作为追求的对象,而是要尽力避免生活中的不幸,才能直驱我们的真正目标。
大文豪伏尔泰也曾说过:“幸福不过是一场梦啊,不幸才是真实的”。
一个人若想编写他的人生之歌,那么他的书中必定描写的是他如何避免生活的不幸,而不是他曾经如何享乐。
这正如大多数的电影所呈现的那样: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躲避不幸,克服了重重困难,而最终胜利的时候也是电影落下帷幕的时刻。
这就是幸福的方法论。毫无疑问,生活赋予我们并非让我们去享乐,而是要我们去搏斗——去战胜厄运。就像贝多芬的名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一位粗心的年轻人可能认为幸福就意味着去享乐,仿佛世界上的幸福俯拾皆是。
然而,这样想的人往往得不到幸福,因为他认为幸福是一连串的快乐,而忽视了那真实存在的痛苦——失败、贫困、疾病、烦恼、耻辱以及人生中的诸多艰难困苦。
而命运的实际是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真正一无所有。
一个人若能放弃对幸福的追求,除了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别无他求,那他将获得成功,这便是古语说“心中无求品自高”。
中国自古以来的生存智慧也早已阐明这一观点:宝贵的中庸才是生活的最佳选择——生活怡然。
世上大部分的荣华富贵都不过是外部世界的表现,就像舞台上的场景,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
任何稍有头脑的人终将明白,人生的果实是经验而非幸福,他们所关注的一切只是学习。
除学习之外的愉快,别无他求。
叔本华:关于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