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牵绊

作者: 小米春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09:57 被阅读0次

    很多年前,我还不曾懂得光阴的珍贵,每日睡到自然醒,吃着想吃的美食,去感受阳光雨露和春风,关心着毫不相关的八卦,做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梦。本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理念,我和朋友时不时会发出那样的感慨:“此生足矣!”

    后来,我们渐渐成熟,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事物,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吃过的美食,更有许多我们想做还做不了的事情,看着一天天日出日落,看着雾霾渐渐的肆无忌惮,看着自己慢慢衰老的容颜,恨不得让时间停止。于是,我们只有翻阅过去的痕迹,给自己一个“此生无憾”的慰藉。

    关于痕迹,必然是和某地某物紧密的连在一起。我觉得在我这生中,最值得一说的地方便是凯里。对我来说,它不是最重要的地方,却是最值得向外人说道的地方。


    随着这几年贵州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旅游宣传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黔东南,知道了凯里,但是依然会有一些人会很疑惑地问:“凯里?属于哪个地级市?”诸如这类尴尬的问题,我遇到过不少。

    事实上,在我看来,黔东南这个地方是贫穷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一方面源于精神情感上的因素,另一方面源于它客观存在的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百度里有详细介绍)。这里的少数民族人口全市总人口的75.36%。所以走在大街小巷,见到身着各色民族服装或装扮的姑娘或阿姨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客观地说,和很多省外的同等城市相比,这里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由于“天不时地不利”造成的城区规划问题多多,物价奇高而工资却奇低(这一点也许不是凯里的“专利”,但是其物价水平真的可以赶上不少省会城市)。这里的人生活节奏慢,大部分少数民族世代务农养家畜,卖农产品的钱足够他们生活,所以他们并不像电视上所传播的那样,深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的渴望读书。说的好听一些,他们寄情于山水,安于现状,说的不好听就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每天能够有米吃、有腊肉吃、有酸汤菜、有酒喝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有不少人会问我,贵州有多穷的问题(我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要么就是情商比较糟糕,要么就是没怎么出过门)。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必要来一趟黔东南,或许可以给你一个关于“穷”的不同的定义。尤其是在最近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魅力中国城》这一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中,黔东南连续胜出后,我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里为黔东南感到骄傲。我跑过的地方不算少,但却再也感受不到比这里更美的山水、更质朴的人,因为“相对的落后”,这里的绝大部分的景色都是未破坏的。以前在凯里的时候不懂观察,后来每一次回家,看到道路两旁那高耸的峡谷,深幽碧绿的清水江,休闲的人们坐在江边吃烧烤打麻将,甚至那半山腰上一座座木楼,都让我觉得美到爆炸。因为这种美不是人为的刻意的美,每个人的一瞥一笑都是来自于生活中,让人觉得真实,让每一个来自远方的人感觉:“我本来就生活在这里。”


    黔东南的美景美人我就不累赘复述了。每个人对每一种景致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在我眼里见到的是真善美,或许在下一个人眼里看到的却是假丑恶。我更愿意看到美的地方,因为我眼里的美,会让我觉得这片土地也因此变得美好。

    很多年前,我曾发生过一次交通意外。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加上对当地的路况不熟悉,自己开车与当地的一辆拖拉机相撞。当时只觉得车身一阵,然后开始倾斜侧翻,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完了。”之后一片空白。等我再次回过神来,自己已经和车一起翻到了路边的田里。我问了问坐在副驾驶的朋友:“怎么样,你还好吗?”朋友幽默地说:“哎呀,比预想的好太多了。”待我们从车里爬出来,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已经有不少当地的村民围了上来。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大部分都是苗族,这深山的老苗更加不好惹啊。“要不要跑?”是我的第一反应。没想到,人家热情的招呼:“你们没事吧?”、、、、、、待我们给交警、保险公司打完电话,天已经黑了,对方赶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当时正值深秋,当地的气温已经很低了,我和朋友冻得瑟瑟发抖。一旁的村民好心地说:“我家就在旁边,天太冷了,去我们家烤火吧,顺便吃碗饭。”于是,我觉得,那天我吃了一顿特别温馨的晚餐。


    少数民族的热情就是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肉招待你,怕你吃的喝的不够尽兴,常常还要以歌舞来助场,否则就有了怠慢客人之嫌。当我还是一名小记者的时候,我常常要到黔东南各个村寨里,那时,我最不用担心的事情就是饿、渴。一碗酸汤饭、一瓢山泉水,虽不是什么好东西,却在很多年以后成为了让我足够回味的资本。

    看到过很多关于黔东南/凯里的游记,里面会大谈特谈当地的很多美食。事实上,平心而论,这里的美食谈不上有多好吃。少数民族喜欢的酸辣口味很多外地人却不见得吃得惯。但是如今,每每看到酸汤菜,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那是一种久别的味道。

    记着《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句话:“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黔东南的牵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r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