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

作者: 南子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23:09 被阅读7次

第 八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直 译 :

上善若水。(上乘的善德,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谁相争,);处众人之所恶,(常常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故几于道。(所以接近于道。);居善地,(居于至善就是福地,);心善渊,(心性良善就能渊广,);与善仁,(与人为善就叫仁慈,);言善信,(言语和善就会有信,);政善治,(政令亲善就好治理,);事善能,(做事从善就能成功,);动善时。(行动合善就是时机。);夫唯不争,(只有不去相争,);故无尤。(所以才没有过失。)。

本章总结

本章着重阐述了善的重要性,介绍了善与道之间的密切关联。老子用水的特性来对最上乘的善法进行形容,从而达到帮助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道的真正目的。

生活中,有不少人崇尚“上善若水”的信条,然而,多半是叶公好龙,附庸风雅。有几个人在效仿水的行持,又有多少人考究过上善的真谛。水善利万物、不争、甘愿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位置,做到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至于生活被动,让身心缕缕受挫。

明道,就是明确生活的道路和目标。行道,就是做有益的事,力求达到最好的结果。如果道不能给人带来利益,早就已经被前人抛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老子所讲的话,字字珠玑,句句实诚,只要肯信,确保受益匪浅。

生活是一柄双刃剑,人们一直都在善与恶的对峙中左右逢源,时而善意流露,时而恶性爆发。人心跟随着善恶境缘的动荡而强烈起伏,从中体味着顺意的快慰,烦闷的酸楚。如何才能打破这种两相混杂的僵局,使人得到真正纯粹的幸福,那就是坚持把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基础原则。老子用一大串的善辞来概括生活的全部,意在教人识善,让人为善,它是人们生活一好百好的根本出路。

每个人最初的本性都是至善无比的,之所以后来被污染,是因为有了恶性的蔓延,是非的观念,名利的争夺。在这一章里,老子还在不经意之下对恶性产生的根源进行了重点强调和说明,指出了恶行的罪魁祸首就是“争”。文中告诫人们,唯有不争,才能做到有效防非止恶,杜绝隐患。

不争则无咎,善者不争;一争就背过,争者不善。这既是道的根本标准,也是做好一个人的重要前提。

相关文章

  • 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 编辑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 2018.10.11《道德经》北川 2.3【彩蛋】-北川禅解:在

    2018.10.11《道德经》北川 2.3【彩蛋】-北川禅解:在上善若水中发现真正的自己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 2018.10.10《道德经》北川 2.3-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2018.10.10《道德经》北川 2.3-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 解读《道德经》之08-2:上善若水

    研读《道德经》领悟老子思想,探求核心算法,梳理天下大事,这里是《学道悟道》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意思...

  • 冒雨学《道德经》

    冒雨学《道德经》(新韵) 冬雨连绵昼未停,大家没误《道德》听。 洋洋半本均学过,难解多知向善行。 《道德经》第八章...

  • 2021-10-15

    昨夜因咳嗽失眠,后半夜听韩鹏杰教授讲解的『道德经』第八章,感触颇多。 “上善若水”出自第八章,老子认为水最接近“道...

  • 牧童眼里《道德经》(36)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道德经》第八章赏析 ――...

  • 牧童眼里《道德经》(38)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道德经》第八章赏析 ―...

  • 心观《道德经》(10)

    解读完了《道德经》第八章之后,仍然隐隐觉得不太满意。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心观《道德经》(9)]已经在初稿上进行了...

  • 师德若水

    师德若水 今天,整理书柜时又翻开了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的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rk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