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补习班浪费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最近反贪大剧《人民的名义》大火,豆瓣评分一度飙到9分,收视率也是全国第一,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究其原因,除了其对中国官场真实的反应让大家大呼过瘾之外,编剧对各类人群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增加了此剧在老百姓心中的共鸣感。
比如反贪局长侯亮平的妻子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生怕孩子被别人比下去。
其实这反映了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花很多钱让孩子在周末上各种补习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视剧《小别离》,海清饰演的妈妈也想尽办法让女儿多多补习,把女儿的课余时间填满,杜绝了女儿和同学一起玩游戏的可能。
这种拼命在孩子身上怼补习班,不让孩子的童年被游戏“荒废”的做法,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根据儿童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在其著作《游戏与理智》中的观点,游戏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第一奥义。
孩子玩游戏的过程,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正确地引导需要父母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仅仅靠花钱给孩子上补习班就安心地认为给了孩子良好教育的父母其实是在偷懒。
游戏是儿童的“职场”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不服气:游戏不就是打发时间的娱乐吗?怎么还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
其实这是成年人对游戏的误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往往认为游戏无足轻重且毫无用处,跟人类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动机更是没有关联。
事实上,成年人想在游戏中找寻的是“消遣”,相比儿童,成年人有在现实情境中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更能区分游戏与现实。
而对儿童来说,大多数儿童会倾向于以对待工作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的玩具,而不是真正和它们玩耍。
换句话说,玩具和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他们锻炼并展示自己控制能力的“职场”。
游戏是儿童的“职场”游戏——玩耍与互动。
我们每一个人对游戏这一名词都不陌生。
说到游戏,我们会想到什么?
是80、90年代和同伴玩的踢毽子、丢沙包?
还是21世纪虚拟世界里大火的“王者荣耀”?
正如上文中所说,不管我们想到什么,我们可能都会把“游戏”这一名词和“玩儿”、“娱乐”联系在一起,觉得游戏除了让人放松身心以外,对我们没有别的用处。
游戏不仅是消遣�特别是在我们的少年时期,大部分父母甚至把游戏看作孩子的“毒品”,严令禁止孩子过多地接触游戏。
但是,游戏真像人们的偏见中那样无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而我们对游戏的偏见其实只是因为我们误会了“游戏”这一概念。
有人将游戏定义为“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种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活动。”
从这一定义来看,游戏是对社会的模拟,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就像每个社会群体内都存在特定的规则一样,游戏中也存在互动双方都同时遵循的规则,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能够进行真实的社交互动,同时满足他们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得到的精神满足。
社交互动——遵循规则
埃里克森在《游戏与理智》中写道,儿童的游戏是一个训练场,在这里,儿童逐渐学会了在某种角色限定下做出选择的经验,而这也恰恰是漫长儿童期的意义所在。
锻炼社交能力:
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除了发现什么事物是有意义的之外,还了解了在由玩伴构成的社交世界里哪些行为是被小伙伴接受的,哪些行为是被大人允许的。
在和其他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初步锻炼了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社交能力。
游戏锻炼社交能力懂得遵守规则:
在游戏时,孩子必须学会适应游戏规则与游戏精神,而这些对规则的适应经验,恰恰对儿童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完美的模拟。
在很多竞技类游戏中,每场游戏就像是一场对忠诚、技能和命运的考验。游戏双方都遵守着同样的规则,遭受着同样的命运,并且有着同样的机会。在这样的游戏中,参与游戏的人可以做出象征性行为,体验到象征性的情感,接受象征性的命运和胜利的交替。
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孩子在游戏情景中的情绪反应以及处理方式进行及时地指导,就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现实世界中类似的挑战。
游戏令孩子遵守规则亲子互动——精神满足
父母与孩子在游戏中的互动对孩子整个生命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的父母会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买各种国外奶粉和营养品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成长,但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孩子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营养”。
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的互动也属于一种游戏。
母子间的眼神交流,是孩子成长最早的动力。这个眼神的错失,肯定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孩子会因为无法感受与母亲的情感联结而陷入沮丧之中。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害怕被熟悉的人抛弃,害怕孤独,害怕得不到关爱。
这有点像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中心跳舞,她需要聚光灯要一直跟着她转。
亲子游戏对儿童发展意义重大亲子互动的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
孩子哭闹和反抗的表达很可能是想要和父母互动的一种诉求,当一个愤怒的婴儿在哭闹的过程中遇到玩伴的时候,ta的情绪很快就能得到安抚。
游戏——感官能力与想象力的训练
童年时期的游戏依赖强烈的视觉要素,也依赖强大的想象力。
比如孩子们在一起过家家,需要孩子的视觉在不同的玩具和同伴中来回游走,并且伴随着身临其境地想象力。
人类的想象能力在儿童期就已经开始发展。在儿童期,儿童通过对玩具的摆弄和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将头脑中的想象世界表达出来。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特殊能力,即运用带有特殊或象征性的物品,表达有限范围内某个想象的场景。而这个想象的场景,又或多或少是对现实的反映。
游戏——人生的镜子
西方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类的表达远超出其本身所欲传达的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一说法与西方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儿童时期进行搭积木游戏时展现出来的特质与反应,与这些人在30、40岁时遇到各种人生的未知情境时的反应极为相似。
而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游戏中对儿童进行观察和指导极为重要,我们不仅要观察他们参加什么样的游戏活动,还要观察他们与外界互动的方式。
因为儿童时期进行的游戏为孩子创造了模拟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典型情境,对儿童在这种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进行了解和干预对于儿童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游戏是人生的镜子游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家长对孩子心灵需求的忽略
在埃里克森的著作《游戏与理智》中,他对人类从婴儿成长到成人这一区间中各个阶段适当的游戏形式进行了介绍。他认为,游戏对于各个阶段的人都很重要。
从婴儿与父母之间的感觉和互动,到幼儿自我探索的游戏,再到儿童结伴进行的包含政治元素的游戏(游戏中选出了领导和副手),游戏完成了社交与亲子互动、精神满足和能力训练等使命。
重视孩子的游戏在本文的最后,我想告诉广大的家长朋友,游戏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大人对孩子心灵需求的忽略,孩子的教育不是在的几个补习班里就能完成的。这些补习班可以训练孩子的各种技能,但是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对孩子心灵层面的发展与训练,还是需要父母的主导与参与。
若想更深入了解游戏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何种重要的意义,相信《游戏与理智》这本书将会给出很好的答案。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正视游戏的作用,在与孩子的游戏互动中培养出一个真正能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