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醒来看新浪微博,最讨厌的是各媒体发的“励志寄语”,老生常谈配上晨光明媚的照片,迂腐、肤浅、无趣、更没用。为对抗之,我推出每日“毁志寄语”,专发各种不那么励志的大实话。
成功学和励志书总让我想起我家楼下的即开型彩票销售点。每天我看到一群又一群的人,停下,掏钱,刮奖,又走开,却从来没看到过任何人中奖狂奔。彩票点,小小的黑洞,以希望之名,吸金吞银。彩票和励志书、成功学本质上很像,都是利用人们对概率学的无知,提供渺茫和虚假的希望。
我主张不读励志书是因为读书很奢侈。一个人余生还能读多少本书,是可以估算出来的。每个月读的本书乘以12,再乘以还能活的年头。以我自己为例,我的阅读速度是每个月4本书,一年48本,我今年39岁,预计再活30年,那么我一共还可以读1440本书。想到这里,才明白所谓“开卷有益”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应该谨慎买书,多看好书,少读闲书,远离腰封花里胡哨的时髦书,尤其是那些励志书。
相反,“毁志书”才是生活的清醒剂,它能告诉你生活的真相,而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发现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它。”
在这里,我推荐三本“毁志书”。第一本是《悲惨世界》,雨果曾经说过:只要世上还有愚昧困苦,《悲惨世界》同一性质的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
珂赛特被母亲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开的旅店里。“她吃得比狗好一些,比猫又差一些”。五岁就开始被迫干活,“五岁,也许有人说,那不见得确有其事吧。唉!确有其事。人类社会的痛苦的起始是不限年齿的。”而虐待珂赛特的德纳第夫妇是什么人呢?“这些人属于那种爬上去了的粗鄙人和失败了的聪明人所组成的混杂阶级。”“既没有工人的那种大公无私的热情,也没有资产阶级的那种诚实的信条。”这让我想起当下中国城市里以收房租为生的食利阶层,他们很像这种“混杂阶级”。
第二本书是安迪·沃霍尔的 《我将是你的镜子》,这里面收录了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25年的访谈精选,里面的句子充满了“毁志”色彩。他说:
“我从来不曾崩溃瓦解,因为我从不曾完好无缺。”
“如果命中注定有事情要降临在你身上,那么它一定会,你无法迫使任何事情发生。而且它往往是在过了你在意它会不会发生的那一刻之后,才真的发生。”
第三本“毁志书”是萨谬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贝克特的这部荒诞戏剧其实并不难懂,它的一些台词似乎绝望,却又误透了人生。两个流浪汉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一棵树下等待戈多,有了下面的对话:
埃: 我做了个梦。
弗:不要告诉我!
埃:我梦见了……
弗:我不要听!
埃: 你听够了吗?你太不地道了。如果我不把闷在心里的恶梦告诉你,我告诉谁去呢?
弗: 那就让它们继续闷在心里好了,你知道我受不了这个。
除了这段对白,我还喜欢贝克特所的一段话:“没事。再试。再输。输好看点。(No ma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这几句话也道出了“毁志书”与励志书的根本区别,虽然都是鼓励行动,“毁志书”没有玫瑰色的应许,只告诉你硬帮帮的现实。
网友评论
先发现本质,再去寻找解决之道。
天天告诉你世界是美妙的,哪天给你一次重创你绝对很难爬起来。
可是也没关系啊,因为它们的存在至少是好的,对于低谷的人们,对于那些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书籍的人们,对于那些陷在绝望中难以自拔的人们,能给他们一点慰藉和暖心,也就是最大的价值和善意,也是这个偌大的世界对遥远陌生的人一点温柔。
相反,反心灵鸡汤的运动,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给人的价值呢?
知乎上有那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丑小鸭这种强调出身至上的黑色童话仍然有人喜欢,仍然在和孩子讲?”
让你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如果以反励志的论调,无非会说:“是啊是啊!没毛病啊!丑小鸭这种励志的童话就是彻彻底底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就是它根本不需要努力就能因为出身变成天鹅!”
但是,自以为是的大人们啊,孩子可比你们单纯多了,他们知道,这个故事不是告诉我们怎样变成天鹅,而是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因为自己不被周围理解而感到绝望,不要因为被排斥而感孤单。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孩子因为丑小鸭的童话而获得勇气和力量,这就是励志的意义。
有些人换一个解释,把原本晶莹透亮的东西给抹黑,那悲哀也是他自己,认知心理学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能影响你,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伤心、快乐或难过,除非你给它赋予你所认知的意义。
现在还觉得他们迂腐、肤浅、无趣,又没用吗?
我啊,每个阶段都在读不同的书,但读的越多,越感到自己无知,意识到一个道理:“大道至简,但知易行难。”
其实我不是想怼你喔,我和你一样,现在把励志书放我面前都不怎么翻的,我也赞同重点是行动和实践。只是呀,我觉得不该把它们打死,那样太残忍了,其实它们还是很萌的,不是吗?
这个世界萌的可爱的事物,存在着就存在着嘛,没什么用也没关系啊,反正有人喜欢嘛,我们看厌了,就看看别的嘛,说不定有一天回过头,结合情境,它对你我又变得美丽而有意义了呢。
满怀希望是一件多好的事啊,虽然我现在准备考研累的不得了,但一时冲动写篇文章也挺酣畅淋漓的嘛,笑一笑,学一学,写一写,努力着,也惬意着,对未来不恐慌,也不担心失败,将做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这才是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嘛。
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正就有反,看你怎么想了~
不管是鸡汤,还是励志。
成为我的能力。
易经-儒
老子和庄子-道
西方的暂且不谈,但基本殊途同归,个人认为以上及其延伸阅读理解应用了 你就差不多了,但即便到了这一步仍然还差很远 那一步是不需要任何书和知识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文章看后所想到了
可是老师芳龄到底多少呢?
而如果在经历低谷期,看到了一些毁志的(要有强大的内心),就真的如同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发现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它。”但这种人毕竟属于少数。
“毁志书”才是生活的清醒剂,它能告诉你生活的真相,而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发现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它。”
“我从来不曾崩溃瓦解,因为我从不曾完好无缺。”
“没事。再试。再输。输好看点。
都是好句子啊,受益匪浅,谢谢作者大大,祝福你!!!
"没事。再试。再输。输好看点" 📖
就像百度,出来的,能直接获得的,那叫信息,需要练习的,那是能力。比如要让你变得自信,那么你看了教程后,知道该怎么做,但没有自己成长,这些也只不过在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