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翔语一家独行
【九州芳文.乡情039】掉渣渣的土窑洞

【九州芳文.乡情039】掉渣渣的土窑洞

作者: e七朵莲花e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19:37 被阅读0次

    秋冬季节,妇女们一开始做饭窑洞里就会被水蒸气所笼罩,人们似乎每天都生活在云里雾里一样。窑洞里也没有任何的换气设备,然而奇怪的是里面的空气却能一直保持着新鲜和温润。


    冬暖夏凉是窑洞最最大的特征之一,也是让我对它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夏天的时候外面哪怕再热,窑洞里依然会格外的凉快,它就仿佛是一台不用电的纯天然的空调一样,能够时刻保持着窑洞里的这份凉爽。晌午时分,被大太阳暴晒后的人们在外面干活回来午休的时候,依然会用一个薄薄的毯子搭在身子上,生怕睡熟了会被凉着肚子。

    冬天,戴着眼镜的我感触尤为明显,但凡从外面回到窑洞里来都会马上两眼一抹黑,镜片上全部都是水气。极冷的镜片遇到窑洞里温和的空气,瞬间会被液化,整个窑洞的内部像是被云雾所充满,从进门走到窑洞的最里面都是看不清脚底的路面的。

    陕北的天气昼夜温差相对比平原地区要大很多,而且四节气候变化也非常的明显,真正称得上是四季分明。

    冬天窑洞里的水气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窑洞的表面土层,而到了夏天窑洞里又会相对比较干燥一些。长年累月,窑洞里就会出现墙体表面碱化,土面自然掉渣的情况。

    如果你正在窑洞里的土炕上熟睡的时候,突然感觉脸上有被掉落的东西所砸到,请不要惊慌,那一定是被岁月所沉淀而落下的窑洞内壁的土渣,它柔和而温顺,是不会伤及到人体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黄土高坡上一排排的窑洞,让人永生难忘。

    砖面接口的窑洞

    窑洞虽土,却如此的适宜人居;窑洞虽土,却如此的接地气;窑洞虽土,却孕育出了多少个奇迹。

    没错,革命根据地延安正是在此,很多重要的决策就诞生在这土到掉渣渣的窑洞里。

    推开门,一个不宽不窄的过道,一直通在窑洞的最里面。过道的路面高低不是那么平整,坑坑洼洼,长年累月的打扫,每一次都会扫一些黄土出来,却也总不见道面整体的下沉,似乎这过道会长高一样。

    土炕和灶台是窑洞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窑洞里用来解决人们睡觉和吃饭的不可缺少的结构组织。

    一张土炕记录了多少家人的生活日常;一张土炕孕育了多少生命的诞生;一张土炕寄托了多少人的成长。

    农闲季、初夜时,人们或吊着腿半坐在炕沿边,或盘着腿正坐在炕头上,一家人,三五成群的看着电视,磕着瓜子,喝着茶水,攀谈着家常。

    灶台,那个锁住了童年烟火味的地方往往和土炕紧紧挨在一起。烧火做饭的余热和烟火会通过土炕下面的和炕体平行的烟道,再由墙体内的和炕体垂直延伸到窑洞顶外的烟道排出窑洞外。紧挨着灶台的地方,经常是温热的,“热炕头”或许就是这样由来的吧。

    土到掉渣渣的窑洞内景

    门窗也是窑洞的一大特点。窗格子是木工用木头加工后拼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图案。看上去非常的漂亮,起到了固定窗纸的骨架作用。

    窗纸一般都是用白色的大四方的粗麻纸,麻纸独有的粗长纤维使得纸的耐用性有了极大的增强,白色半透明状又增加了窗的透光性,使得窑洞里的光线强度适中,既不昏暗、又不刺眼。

    窗纸一般每到春节前会更换一次,也有人家会半年左右更换一次,我们把这个过程叫糊窗纸。先用一个铁勺子打一些浆糊,然后再用毛刷把浆糊有序的刷在窗格上,最后整齐的把窗纸粘贴在窗子上。

    窑洞外的院落

    黄土高原上世世代代生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们,他们往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走出窑洞,院落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没有围墙。院落不远处的一角处多数人家都会圈养着一些家畜。驴子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牲口。在陡坡上劳作,驴子比黄牛更加显的灵便,它可以用来拉犁,可以用来驼粪土和粮食,还可以用来繁殖小毛驴。

    在这个地方,记忆中小的时候总是吃不饱饭,九十年代初才通了电,通了路。

    而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在精准扶贫的落实下,却也成了一片片绿水青山,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环绕在山腰间,人们早已经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了。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黄天厚土的故乡。一首首信天游唱出了黄土高坡的奔放,会掉渣渣的土窑洞里生活着淳朴、善良的人们。

    九州芳文.乡情征文专题 作者

    七朵莲花,延安子长县人,现居素有“中国西雅图”之美称的西安阎良。见字识味,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学爱好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州芳文.乡情039】掉渣渣的土窑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jc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