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被有关巴黎的新闻刷了屏,在为遇难者祈祷的同时,也想说一下自己思考的东西。
今天说的是电影,不如我们就用借电影的方式来说一下。
自由,向来是被所有的作品歌颂的东西。“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不自由,毋宁死。”都把自由举上了最高地位。
说的那么苦大仇深,这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呢,他是跟衣食住行一起的。我可以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可以吃爱吃的东西,住在自己的地方不担心被砸玻璃,去某个地方旅游不用担惊受怕。
电影《为奴十二年》里,成为奴隶的诺瑟普,被改名叫普莱特,也是有衣食住行的。但这个衣食住行是在被剥夺了自由的基础之上的,这已经不再是生活,而是生存。被剥夺了自由的人,只剩下生存。

被剥夺了自由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自由的心。诺瑟普身边的黑奴,所有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奴隶生涯,但更多地选择了默默忍受,不再对自由抱有希望。
我们都以为,让人不自由的是制度。其实不是,即使是坏制度,也剥夺不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心。真正让人们丧失掉自由的,是恐惧。这种恐惧不是天灾,每一次恐惧的制造,都是有幕后黑手在推动,通过恐惧,剥夺人们的自由,让自己为所欲为。
这一点在《楚门的世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扼杀童年的楚门出海的念头,真人秀导演克里斯托弗,安排楚门的父亲溺死在海里。
楚门怕了,正是这种怕,让自己被困在摄影棚里30年。恐惧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他对自由产生剥夺的原因在于,让人们因为畏惧而逃避,逃避走出去,逃避去更大的世界里,只畏缩在以前的安全角落。

《黑客帝国》里,墨菲斯对尼欧说,为什么没有给更多的人展现真相,因为现实与梦境的巨大反差,会让人害怕,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更多的人会死去。就连救世主尼欧,第一次得知世界真相的时候,身心也是受到不小的冲击。
这时,被恐惧劫持的人们,往往会走向恐惧制造者制造的小圈子。进入这个圈子,永远不出来,你就会安全。即使这种安全,是躺在营养液里,做一辈子春秋大梦。
那些邪恶的政权,往往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或者维持的。《为奴十二年》里,普莱特给我们讲述了奴隶主各种手段,惩罚不听话的努力。为了不挨鞭子或者受更严酷的刑罚,普莱特和其他黑奴像小白鼠一样,飞快地干活。
但是恐惧一旦开始施加,并且产生效用之后,就不会轻易停下来。这是一条不归路,恐惧制造者会加大恐惧的剂量,甚至以此为乐。普莱特的缺德主子埃普斯甚至定了一条荒诞的规矩:摘棉花少与昨天的量,要挨打,但是今天摘棉花的量会作为明天的标准。奴隶们每天担心自己摘少了,但是摘多了更害怕,因为担心自己明天要摘更多,才能避免挨打。
甚至有的恶行更没有下限,《勇敢的心》里,英格兰人派到苏格兰的领主,要行使“初夜权”。在这种恐惧之下, 华莱士甚至不敢公开婚礼,人们最美好的记忆就这么被剥夺了。
恐惧剥夺的是我们接触美好的能力,他让我们停留在生存,不敢去享受生活。自由是美好的,美好也必然是自由的。我们对美好有多渴望,自由就有多重要,没有恐惧威胁的自由就有多重要。
很庆幸,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面对恐惧,仍旧没有磨灭对自由的向往。艾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待了19年,心里对自由的向往,依旧浓烈。当别人麻木的时候,他可以用广播系统放歌剧;当被逼着当免费劳工时,他用自己的能力,为众人赢得了喝啤酒消遣的机会。
总有一些心灵是坚强的,不会被恐惧劫持,他们在万马齐喑的时候,喊出自己的声音,让我们不至于忘却在自由下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