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
臭名昭著的袁世凯为何能当上总统?(上)

臭名昭著的袁世凯为何能当上总统?(上)

作者: 财娘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00:44 被阅读325次

【连载2】你所不知道的民国秘事

书接上文,讲了孙中山当了总统又退位的事,孙中山为何让位袁世凯?

今天我们聊聊继位者——袁世凯。他为什么臭名昭著?又有何能耐,让孙中山甘愿让贤?为何军阀那么多,世人都举荐他当上总统之位?

一 童年

话说,袁世凯本是世家弟子。

何谓世家子弟?就是家里世世代代有人做官,虽然不是王侯将相之后,也是比孙中山的贫苦的童年幸福的多.....

袁世凯出身在一个大家族,位于河南项城县。他的生父是袁保中,是当地的一个地主,有钱就捐了个同知官位。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家族中官当的最大的,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

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16日,生的那天,恰好收到他叔祖袁甲三寄回来的书信:言与捻军作战得胜!他爹很高兴,取名为“凯”。在以前,家族有句吉祥话,每一辈按顺序,排中间字:【保世克家、企文绍武】。听名字知道辈分,他爹是“保”字辈,所以便命名“世凯”。

袁世凯他爹很能生,儿子不少。但是有个兄弟袁保庆,没儿子。大家都知道,古代重男轻女,有女儿没用的,老了送终还得有个儿子。所以在袁世凯6岁时,也就是1864年,过继给了袁保庆。

这个养父对他挺好,请了先生教他四书五经,带他出门游历,济南、扬州、南京他打小就逛过了。还在南京拜师曲沼学武,学的就是骑马射箭之类的。咱们13岁的时候,刚小学毕业,啥也不懂,袁世凯就写下了“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人小志不小!

袁世凯虽然也读书,但是他并不喜欢繁文缛节,也不喜欢八股文。1873年夏,袁保庆病死了。族里派袁世凯到北京读书, 他正正经经读了4年。可惜,1876年秋,在河南他没考上。家里觉得成家立业,成家在前,袁世凯在这年娶了老婆。1879年秋,袁世凯再度参加乡试,还是落榜了。

后来袁世凯曾说:“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读书累到吐血,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你看,当总统的人,也为读书烦恼,可见考高分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没有考上的袁世凯,后来也当了总统,说明高考失败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当时,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书文都烧了,非常生气的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在那个混战时代,笔墨文章还真是没什么用!骁勇善战的袁世凯,生对了时代。但当时的他也想不到自己后来的命运,没有考取科举功名,自己的前途从何而来呢?族里有人当官,便借着筹措大旱的赈灾款,谋了个“中书科中书”的虚衔。可这毕竟就是个唬人都糊弄不了的官,只不过用来骗骗自己,没权,自然也没钱.....

1881年,他前往山东投奔养父的朋友:淮军将领吴长庆。这个地方,对他来说,那是鱼入了水。袁世凯虽然不喜欢四书五经,可不代表他不喜欢看书。他自小就爱看兵书,常常花大价钱买各种兵书战策,还得了个绰号【袁书呆】。他常常霸气的说:“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何为如鱼得水,正是来了该来的地!

二 入驻朝鲜

话说当时的朝鲜,闵妃统治阶级骄奢挥霍,简单点说,就是国家没赚什么钱,但是统治者却花钱很奢侈,天天借信用卡度日。虽然当时还没有信用卡,但透支未来的钱,当下花的爽,道理是一样的。不论个人、家庭、国家,这都是不是长久之计。朝鲜也一样,花到后面,国库空虚,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恰逢1882年春季,朝鲜又发生了大旱。老百姓平日的苛捐杂税越来越重,军队已经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军饷,矛盾到了箭弩拔张的地步。这时候呢,又发生一件很蠢,但是很重要的事。当官的,终于决定给士兵先发1个月的军饷。这本来是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但是他们太贪心了,竟然在发的米中掺入砂糠,根本不能吃。哎,又是钱惹的祸!士兵血气方刚啊,就闹事了……

几个领头的被抓起来了,要砍头。士兵不愿意啊,就找人写了求情书去权臣家求情。结果发现,闵氏族人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士兵以往的积怨瞬间爆发,完全把求情的事抛到九霄云外,打死了库吏,把闵府的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烧成灰烬。那时汉城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雨,当天却下起倾盆大雨,老百姓都高呼:洗冤哪。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了,求情是没用的了。于是他们开始造反,包围了皇宫,太上皇趁机夺权。皇后闵妃扮成宫女,逃出宫去,还派人求清廷出兵平乱,这就是朝鲜的【壬午军乱】!

清廷派吴长庆入朝鲜镇压叛乱,袁世凯也随行,这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清军入朝鲜后,抢掠百姓,夜宿农家。袁思凯自告奋勇整顿军纪,甚至连吴长庆多年清亲兵也杀。500余人骚动,要找他算账。

吴长庆头痛不已,问袁世凯:这么多人闹事,现在怎么办?难道都杀了吗?

袁世凯答道:抓几个杀了,其他的也就软了。吴长庆表示叹服。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袁世凯总是冲在最前面,杀死了几十名叛乱者。后来,叛乱平定,吴长庆上奏说袁世凯“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得了首功。

后来,袁世凯率军救出被困的朝鲜皇帝李熙,并被清朝任命为驻朝鲜全权代表,那年他才26岁。袁世凯驻扎朝鲜12年,期间日本也多次想染指朝鲜,都被袁世凯破坏了。就像护着自个地盘似的,非常尽心竭力。

在这个过程中,袁世凯开始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皇帝李熙。据传袁世凯还与皇后有染,为掩人耳目,娶了她的妹妹。 袁世凯的做法,渐渐引起了皇帝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断有人弹劾他。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袁世凯在朝鲜的地位。

一直到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袁世凯化装成平民逃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国王被迫宣布朝鲜独立,袁世凯才结束了,他在朝鲜大权在握的生活。

这次战败,袁世凯看到,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萌生了用西法练兵的想法。

恰逢那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失败,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这次失败是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的皇族没有想到的。朝中大臣纷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所有的指责都推到了李鸿章的身上。李鸿章那一年已经73岁了,他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袁世凯曾在朝鲜打败了亲日派,只会动嘴皮子的大臣们,纷纷夸赞。既然来了一个会打仗又能干的,那就给他干吧!李鸿章也处处提携袁世凯。

甲午战败,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浪潮。

1895年6月底,李鸿章等大官联名上奏举荐袁世凯,于是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

袁世凯上了一封万言条: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交涉四条,得到光绪帝和很多朝廷大臣的赞赏。可见不喜欢读书,又没有考上功名的袁世凯,其实是很有才华的,碰到他喜欢的,那可是出口成章啊!

1895年12月8日,奕訢、荣禄等王大臣联名奏请派袁世凯督练新军,光绪帝批了。那时候盛行维新变法,袁世凯也加入了康有为搞的强学会,一时间,那是哥两好啊,六个六啊,当然也为日后埋线伏笔,这些稍后再说。总之,袁世凯被派往天津小站练兵,而他的发迹之路也从此开启。

三  拥兵自重

这个小站练兵聘请的是德国的教官,用的也都是新式武器。为什么当时闹革命的,都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呢?为什么袁世凯早有才华,却多年后才能当上总统呢?因为要造反,要有兵;要养兵,首先得有钱。后面我们会提到袁世凯是怎么花钱如流水,甚至囊中羞涩的......

以前在朝鲜12年,他手下没有兵吗?他在朝鲜独断专行多年,他手上没有钱吗?可是,这些不够。这些兵是老油条,到了朝鲜就烧杀抢掠,只可利与不可交心;而且拿的是清朝的军饷,袁世凯自己贪点钱可以,就他个人俸禄和贪的钱想收买人心,根本不够。

袁世凯派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军,称“新建陆军”。从招人、用人、训练、发军饷都是他定的规矩,这批军队也就是后来的北洋新军。

这批新兵和以前朝鲜带的兵不同,他们都是学生、少年郎。正如美国学者鲍威尔所说:“袁氏的军法虽严,他仍然为士兵所爱戴,这并非意外,因为他亲自照管他们,并且按时发饷。再者,他向他们灌输了忠诚的观念,不过主要只是向袁世凯而不是向皇帝效忠”。袁世凯用朝廷的俸禄养兵,而这些人可以为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势力。

而且,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包括后来有名的军阀头头: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都来自这里。北洋军自成一团凝聚力。为什么?大家混一个圈子的,你倒台了,下属就跑来找我了。外来的人想统领这拨人,总是要费些功夫,水平不到家的是立不住脚的。

为了培育自己的势力,袁世凯特别强调服从。他的秘诀就是:服从的有官又有钱,不服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而且他严禁军队克扣军饷,每次都亲自监督,把军饷足额发到士兵手中。对于有才干的军兵,更是不惜重金和官位。

由于花钱多,御史还上奏折弹劾他浪费。慈禧身边的红人:荣禄专程到此检阅军队。大红人来了,那当然是竭尽所能让其满意,所以荣禄回去后,大力夸赞袁世凯练兵有术。

四  权倾朝野

当然,这样是不够的。一次偶然机会来了,1898年9月,康有为等人得到光绪帝“朕位且不能保“的密诏,决定围困慈禧。因为袁世凯曾主张进行革新,又加入强学会,还有兵。所以唯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认为可以拉拢袁世凯。便派谭嗣同将计划告知袁世凯,胁迫袁出动新军。

袁世凯表明上答应下来,但是他心里很犹豫。自己当初加入强学会是因为,一来刚回国要多加入些党派,搞好关系;二来康有为是帝师,和光绪帝关系甚好;三来他们要创新的想法,也甚合心意。但是,谋反?他还没有那个想法,对他来说,是慈禧还是光绪当皇帝,他是无所谓的,反正自己又当不了皇帝。只要官运亨通,手握军权不受人欺负,这人生就有盼头了。

恰巧这时,袁世凯从杨崇伊那里得知,慈禧要上台了。我的个妈呀,祖宗嘞,看来这光绪帝根本没有能力,都成空架子了。维新派都是些书呆子,实力有限,难成大业,可不能给连累了,于是跑去向荣禄告密。

慈禧本来就不满意光绪小动作不断,一点也不听话,打算自己出来当政。这一听,哎呦嘿,给点颜色还开染坊,想废我慈禧?本来打算敲打敲打康有为,光绪关了几天禁闭。得嘞,直接点,把光绪囚禁在瀛台,谭嗣同等人诛杀,俗称戊戌变法。

这个事件也使得,很多人对袁世凯产生误解,认为他背叛革命。但是换个角度,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他是清朝的臣子,效忠朝廷是他的本分。而且他也清楚,光绪没有实权,用新军去“围园劫太后”无异于以卵击石——找死。明知道是死路一条,除了愚忠的人,大多数都不会这么选。当年的刘伯温不会,如今的袁世凯也不会。而且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为慈禧效力的人不在少数。

袁世凯由于告密,获得了慈禧的信任。亲信的升职和别人是不同的,别人是苦熬数十年,无功即是过,升不上去等老死;亲信是无过即是功,到处轮岗,凳子没坐热就升官,地位扶摇直上。

1899年冬,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40岁的袁世凯终于当上大官,封疆大吏啊!当时山东出现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这些人呢:“毋贪财、毋犯朝廷法,杀洋人、灭赃官”,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既不图名,又不为利,置性命于战场,只仇杀洋人与奉教之人,并不伤害良民。

所以,以前的官员对义和团是睁一只闭一只眼,但是袁世凯不是这样。他认定义和团为“左道邪教”,全力剿杀,搞的这些拳民都待不下去,逃到天津、北京一带。当时义和团起义,北京、天津、省会的电杆、电线、铁路都被义和团视为【妖物】,全部毁坏。

山东在袁世凯的治理下很是稳定,免遭战祸。在很长一段时间,济南都作为电报中转区纽。而后来虽然发生了八国联军入侵,可是恰巧他的军队,当时都由天津调到了山东,没有上战杀敌,反而在混乱的局势中,迅速壮大。

为了官场亨通,袁世凯见了李莲英单膝下跪,也不忘常常打点慈禧身边的太监。即便这个做法违背规矩,被人耻笑,但是却很有效果。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太子少保。他“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北洋党派。实权在握的他,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在他被任命以后,袁世凯还是做了很多实事的。1905年,袁世凯奏请立宪、停止科举,推广新式学堂。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他的推动下正式结束。此外,他还下令:直隶州县官员在赴任前,都要前往日本学习三个月。同时提倡实业,改良司法。他的这些举措,让西方列强都很是赏识。

五 推翻清朝

袁世凯不断扩充自己的军队,军饷就成了问题。他奏请慈禧,向全国各省摊派练兵费,每年白银900万两。所募兵丁必须有确定的籍贯,并且代扣赡家饷银,以保军队稳定。很快就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有7万人的北洋军。

满清贵族一直对汉人掌握军兵权不放心,谣言四起,说袁世凯并不可靠。1908年11月,光绪、慈禧先后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戊戌政变一事,认定是袁世凯告密,才害得光绪被幽禁至死。厌恶袁世凯的他上台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诏令其回籍养疴。

袁走后,军队交由督办大臣凤山。此人除了任用满人以外,还公开卖官:旅长3000两、团长2000两、营长1000两、连长300两。并将举手礼改回弯腰请安。

跟着袁世凯有官有钱,现如今却要花钱买官。一时间,军队民怨四起。

袁世凯回乡后,写了首诗,不比曹操差,可惜少了宣传:“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他虽然人不在朝堂,心在!他卸任山东巡抚时,盈余200万两银子,赠给继任的杨士骧,此人誓死为其效忠。而他回河南老家养病时,若有人前去探望,必定是热情款待;临走时还要送一笔厚礼,以拉拢人心。

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北洋军是清政府唯一可以抵抗起义的力量,但大臣荫昌没有驾驭北洋军的能力。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只得于10月14日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

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看到了机会。当时清朝手中有北方八省,而共和政权手中只有14省。

袁世凯一边以让清廷覆灭的条件,诱惑革命的;一边向清政府索要军费,以镇压革命军。他怂恿部下,向王公贵族募资。这人精一样的大臣们,嘴上应和着,实际掏钱的——没有,一个个敷衍了事。

袁世凯长叹道:“既催促我出战,又不给我军饷,是要置我于死地啊!”他也缺军费为由,奏请清廷变卖宫内瓷器,以充军饷。隆裕太后只得搜罗内宫,找出8万两黄金交给袁世凯。

但是他并未真的有出征的打算。他给庆亲王奕劻、大内总管小德张各300万两银子,里应外合劝清帝退位,以保荣华富贵,否则性命堪忧。又印制假的报纸,说华侨与集资制造军舰10多艘,皇帝再不退位就要攻进攻占天津、北京。诸如此类的假新闻层出不穷,吓得隆裕太后惶惶不可终日。

展示大棒的同时,袁世凯又递出胡萝卜——许诺每年给400万两白银供皇族花用,保其终生衣食无忧。

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就这样覆灭了。1912年2月,小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他帮着颠覆清朝,可不是做善事,而是为了自己当!孙中山当临时总统有段时间了,可惜既无钱,也无兵。干不下去的他,终于意识到,总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当了。

他下台后,致电袁世凯,请其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务。(孙中山为何让位袁世凯?)但因对袁世凯不放心,将原先规定的总统制,匆忙改为内阁制,并催促袁世凯到南京就职。

然而,迎接袁世凯的使者刚刚到达北京,所住地方枪声甚密,他们仓皇的从窗户中跳出,在墙根蹲了半宿,行李洗劫一空。北京就发生哗变,表面上的原因是裁军。士兵们说:“袁世凯要走了,没人管了。”那是士兵抢掠放火,所做之事更甚八国联军。抢劫了上千个店铺,哗变由北京扩至天津、保定、丰台,连火车上旅客也被洗劫。

北方各地纷纷上书,要求袁世凯镇守北方;各国列强也强调应保护他们的安全。至此,临时政府被迫放弃定都南京;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而实际上这次哗变,是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背后指示。如果当时没有这一出大戏,也许明朝朱棣定都的北京,就要结束它的首都生涯了。

六 当总统

就职以后,袁世凯以军费过重为由,要求南方各省裁军。而当时的革命军天真的以为法律。法律、议会、内阁三权独立,可以约束袁世凯。

革命既然已经结束了,人们应该回到正常生活中。仅仅用了2个月,就把民军裁撤殆尽。由于临时政府并没有太多的钱,所以只发了少量的遣散费,黄兴更是日日演讲说革命大义,来动员军队解散。

可笑的是,袁世凯却在疯狂的扩编嫡系军队。后期,其管控的军队人数超过15万人。

同时,袁世凯还邀请孙中山、黄兴,到北京共商国事。此时,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被推翻,袁世凯又仿照立宪制维护了革命成果。现在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由于在西方流亡多年,孙中山满脑子都认为:要想富,先修路!只要修好铁路,既能带动当地开发资源、发展商业,又能增加国家收入。他向袁世凯提出“未来十年,你练百万精兵;我修20万里铁路,何愁不国富民强?”

对于孙中山提的任何计划,袁世凯都连声赞成,他并授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权。而实际上,袁世凯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他老谋深算,心中并不认为,孙中山的计划能实现。一切的赞同,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袁世凯在清朝当官多年,他根本不在乎孙中山所想所为。

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孙中山来说,他厌恶乡亲们背井离乡,在外谋求生活,他希望中国也能够像国外一样变得繁荣富强,所以他一直在谋求各样的方针政策。只要是外国实践,他认为中国还有待提高的,他都想去学习,而且他相信只要中国学习,就能够实现富强繁荣。

但是袁世凯追求的不是这些。袁世凯原来在清朝为官,求的就是升官发财。他曾经给太监单膝下跪,又给王公大臣送礼。推翻帝制,当上临时大总统,已经实现他的个人职业生涯高潮。只要能够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孙中山或者其他人提的任何要求,他都会举双手赞成。

所以他满足孙中山的愿望,赋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的权利,给予3万元的月薪;并任命黄兴为汉粤川铁路督办。

对他来说,你们愿意搞铁路就去搞呗,你们愿意去搞物流,也去搞吧,只要不要来烦我的革命,你们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

孙中山也很高兴啊,只要能够振兴中华,实现我的个人价值。国家能够统一,不再被人欺负,乡亲不用在流往他乡。谁当总统又有什么关系呢?何况还是个没钱的总统,真没什么值得稀罕。

如今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了,我也就没有革命的任务了,所以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中国的铁路建设起来。在1912年10月,孙中山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坐标上海。

开公司当然要有目标了,不可能今天想修这条铁路,明天想修那。为此孙中山写了一本书叫做《建国方略》,书中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大方针是需要修建铁路10万英里、公路100万英里、还有全国的水路,要实现全中华沿海内陆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同时发展水利、电力。

这个规划并没有什么错,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在逐步实现,但在当时,这个计划也只能是计划......

我们都知道孙中山很擅长演讲,他也会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去巡讲。讲的时候呢,人们也听得热血沸腾,但是听完了各自都散去了。

为什么当时做不到呢?修铁路是需要钱的呀。你说孙中山一个文弱书生,你指望他一个人,挑砖铺路可能吗?全国的公路铁路水路,而且是希望在十年之内完成,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很穷啊!老百姓们被外国列强掠夺,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清政府被推翻,留下一摊烂账;新建的临时政府,也为了发军饷而非常紧张。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民穷财尽。更何况当时的中国,也没有足够多,能修建铁路、公路,有丰富经验的人才。

国内没办法,孙中山就把眼光投向了国外。是的,他又到国外去借款了,要借多少钱呢?60亿元!

这个数字把老外吓坏了,你们国家还欠我那么多钱都没有还呢。又来借钱借钱修铁路,修得起来吗?修起来的铁路,能够赚钱还债吗?也许本钱都不够还,何况利息呢?所以,没有人借钱。

孙中山不甘心啊,在1913年2月,又跑到日本去考察。想看看日本有没有合适的人才,同时看能不能借到钱。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意外。


我是财娘子

说不完的古今风云,道不尽的金银韵事

与我一起打开财富的大门,潇洒任性的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臭名昭著的袁世凯为何能当上总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zs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