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之礼

作者: 先谦虚后受益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20:32 被阅读0次

          谈到“问题”,或者说“?”的用法,人的反应因人而异,但无非这几类。逃跑、面对、解决、兴趣、或好感、反感、同感、受感、同情或者帮助……。对我个人而言,以前我是三十六计,走为上,逃之夭夭。长期以往,我便越来越胆怯无能,问题如同众山拦阻了我的去路。并且形成了回避形人格障碍,这是病态,并且自食其果。也形成了拖延的癌症。这是错误的态度,得过且过的佼幸心理误区,这是实际。

    “聪明反被聪明误”,然而,逃跑的果效当时较好,心理感觉事情总算过去了。殊不知,正因“逃跑的甜头”,乃使我形成习惯……,进而形成更大的问题之时,才觉得压力山大,这是实话。

      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不在一时在平时,这是事实。并且形成问题反应,反映,问题机制。甚或形成问题链,问题群。这是我现在的看见与明白。这是问题梗阻,形成的原因所在。是态度直接导致了问题的程度,高度和结果。这就是问题的繁殖力与严重后果的威力。这是个案。

      此时我看明,问题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人对问题的反应、态度、处理,方法及结果。这与个体的气质、素质各方面环境因素有关。既然前者的规律显而易见,那么,此时此规律同样适用于成功。既然是对问题的错误态度导致错误结果,并且当时不知觉。那么,现在既然知觉,以此为症结所在,如病人入院,大夫的第一程序应是看病,诊断,确诊,会诊,然后才是对症下药,病得痊愈,如此,医患同喜。

      问题显明,出现、发现、针对、解决。此时把错误的态度(逃跑),改变为正确的态度(面对),如此,岂不是从愚昧——智慧?同理,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时间+兴趣=正确的结果——正确的感觉良好。

      前面不好,如此,从不好——好,从恶性循环——良性循环。这岂不是同理?也是问题的两面性。一体两面,这才正常。

又如一张扣在桌面的麻将牌,从暗中——明处,当反面在上面时,正面就在反面的下面。同理,当错误在上面时,正确就在错误的下面。这个规律适用于人生的任何场合。

        此时,从自己的情绪体验,感性的层面跳出来,上升到理性层面,便可以理解。学会以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祸福相倚,利害参半。如公交车的双向环行,正行,逆行。同样适用于人性,人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是功课。

        当我们一改对问题的厌恶之感,对问题产生兴趣之时,问题似乎也很善解人意,通情达理了。向我们显示出友谊,并以其问题本身所特有的特征,问题导航,导向,导游。此时,问题从讨厌的敌人变为真实的朋友。

      原来,显明错误,是为了让人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变错为对,化敌为友。这时,你自然就会与问题握手言和,也是成功的线索,线路,不然,怎么说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基石。

      当你站在成功的领奖台上,切不可忘了失败的功劳,没有失败作为铺垫,你的成功又从何而来?原来,失败中蕴藏着成功,问题中隐藏着答案。没有失败的种子开始,哪有奋斗成功的果子?没有问题的前因,哪有成功的结果?

      啊!原来问题是乔装打扮的礼物,可我以前却把它当成吃人的怪物。真是糊涂至极!当我对问题发生兴趣之时,谁知道问题的宝藏里会不会有更不为人知的美好呢?总之,这个发现将转变我的人生,这豪无疑问!

      当我养成直面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我的病症自然痊愈,能力自然提升。问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从自弱——自强。

      以前我一见问题就逃跑,因我太胆小,无能,现在,问题一见我就逃跑,因它见了我就害怕。从胆小——到胆大。这岂不是生命成长的必然经历过程?经历处理问题多了,自然也就从以前的束手无策——到手到擒来,化害为利,因势利导,这才重要!

      啊!问题,你原来竟是如此奇妙美好!只可惜我直到现在才知道!真是相见恨晚啊!

                                             

相关文章

  • 问题之礼

    谈到“问题”,或者说“?”的用法,人的反应因人而异,但无非这几类。逃跑、面对、解决、兴趣、或好感、反感、...

  • 六艺

    “六艺”课程体系 礼、乐、射、御、书、数 “礼”内容:朝堂之礼;祭祀之礼;待人接物之礼。《礼记·曲礼》中说,“道德...

  • 请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在”成为我们人生遗憾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时,以礼承事;父母去世了,以礼安葬;逢年过节时,以礼祭祀...

  • 碎语——《论语》之礼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尝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

  • 无礼=无理

    一直以来我们讲究的道理在生活中如影随形。长辈之礼,团队之礼,朋友之礼,等等。举个历史悠久的婆媳之礼,婆媳关系处理是...

  • 士相见之礼

    解析“天下第一简”《士相见之礼》 张书聪 一,《士相见之礼》的背景 《士相见之礼》又叫...

  • 风水随想

    风水究竟是什么? 狭义的风水(阴宅)是孝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 论儒家之气象

    正衣冠,肃容貌,朋友之礼,父子之礼,乡邻之礼,无礼不以成治,故礼乐坏,天下危。孔子之广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验往...

  • 2017-09-01

    问题之礼 谈到问题或者说?号的用法,人的反应因人而异,但大至这几类反应,逃跑,面对,...

  • 2022论语分享第224篇:有尺度才是真的孝

    【论语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之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gs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