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分享前面四课的学习感悟。
首先的第一个认知是至要莫若教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大家看看这些前辈教育家们提出的理念,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触?我们一直所固守的真的是绝对合理的吗?没有一个有思想高度的母亲、父亲,很难有一个成才的孩子。
少年时期教育,青春一去不再来,少年正是长身体,定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时候身体没有长好,后来就来不及了,价值观定偏了,后来就容易走错路。知识,我们30岁还可以学,40岁还可以补,可很多东西后来补不了,您想过吗?少年一步,人生百里,这一步,不是说考第一,是对人生根本价值观的树立,比如说孝道、勤俭,这些理念的深刻学习和长期训练,对整个人生会带来无限的好处。
李显峰老师说,孩子到18岁,父母需要关注的三个点,知识的学习,身体和心性教育。也是在明德的学习,我才知道心性教育,以及什么是心性教育。
在明德的课程里,我知道了俭以养德,过于奢侈的生活不不利于美德的养成的。
在明德的课程里,我懂得了“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就是咱们的孩子读了一些书,我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实践,去力行。因为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践行,而不是拿着“尚方宝剑”去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
在明德的课程里,我知道了“人不学,不知道”。
第二个认知:成长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根本答案。
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改变别人的力量,来自于自身的不断改变,唯有自救才能救人。
生命是一趟从沉睡到醒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 适当的方式醒来。
一灯能除千年暗
一智能破万年愚
学习文化是从无明走向光明
向内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接下来谈谈三点力行改变。
前段时间回家照顾住院的父亲。得益于明德的课程,深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平心而论,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顾儿子身上。惭愧!
课程让我懂得了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虽然和父母不在一个城市,会经常打电话问候,就医住院时陪护,端茶送水。
我比过去的自己有更好的觉察力,我总是“感别人的恩,改自己的过。” 对于姐姐,姐夫感激他们住在父母身边,对于父母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学习中,我变得更诚敬,利他,感恩,陪护父母更耐心,陪护父母更恭敬。
第二点力行是在看到孩子好的表现时给予鼓励。适当地示弱,让孩子承担了暑假的做菜任务。孩子会做酸菜鱼,炸鸡腿,土豆炖牛腩等复杂的菜。
接受——相信——陪伴——等待——关注——发现——鼓励——祝福这是一个很好的闭环。课程教我们去发现,打卡让我们打卡孩子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强化了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他回应的是强化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第三点力行是转念,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永远有选择的权力。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急着指责别人的不是。因为你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状况。
用理智控制情绪,用一点时间来做缓冲,我发现夫妻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昨天去超市,老公还给我买了巴黎水。
力行并不是做很难的事情,而是从点滴开始,学会转念,收获了好的夫妻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