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本来已经很疲乏了,但是还是忍不住拿起了手中这本《亲爱的三毛》。
可没想到,三毛的书,初读觉得耐人寻味,再读时,随着阅历的增长,又多读出了一番韵味,甚是可喜!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三毛的作品,能够在华人世界里被广泛地阅读了,她的每一字每一句,简直就是散文的天花板。
原来一篇好的散文,不是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去堆砌,而显得文章高大上,而且发自内心,感人肺腑地用笔,更用心地写给读者。怪不得每次阅读三毛的书,都有种让我在读自己的感觉,因为她对自己足够忠诚,所以,对读者亦是有一份担当和责任。
她是不为了名利写作的,写和当今社会太多的千篇一律的为了名利而写作的人,拉开了距离。
因为老了足够多的书,三毛的文笔总是令人眼前一亮,再加上她的天赋,她的敏感,她的特立独行的审美,造就了这位传奇女作家。
如今再次手捧三毛的书籍,忽然更感觉到她文字的分量!
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与读者互动交流的“三毛信箱”,里面答读者的书信中,通过那些文字,我看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读时,都要通透,可观,坚强豁达的三毛。
也真是随着我看书的不断精进,我才意识到,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三毛,思想有多么地前卫,她的作品真值得一版再版,反复阅读,才对得起这天才的灵魂和文采。
我想,三毛的确是因为生在了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特别是三毛父亲家里有藏书,让小时候叛逆孤僻的三毛,找到了精神上慰籍,同时也看出了她对文字的敏感。
但不论外境如何,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真的再无三毛这样的传奇女作家了。
我也相信,就算有些女作家看似目前很火了。但终究随着时间的迁移,她们的文字,也终究会被大众遗忘,就像网红一般昙花一现。
所以,畅销书籍,咱能别看就尽量不要看,不要去在乎书籍的排名和畅销程度,因为时间,才是考量一本书的真正价值的唯一金钥匙。这也让我警醒自己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仅仅就是为了名和利?为了当作家而写吗?
看了这些经典书籍,我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文学创作,什么是发乎于名利,而止于耻的创作。
很庆幸自己,再次手捧这本《亲爱的三毛》。让我回到久违的真诚的文字中去,而没有在各大网络排行榜和媒体肆无忌惮,声嘶力竭地“叫卖”着的那些商品化文字中迷失对文字和文学的初衷。
感谢经典书籍,让我重新找回对文字的敬畏之心,而不至于被满大街的“荒唐之言”给蒙蔽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