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读书计划
《目送》第一节 家是什么

《目送》第一节 家是什么

作者: Jean_zz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07:23 被阅读13次

内容:第1页到第48页。

考虑下面这两个问题:

1.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的问题,你认为,家是什么?

2.目送上一辈和下一辈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你是否也体会到了一种落寞的滋味?

1

“家,是什么?”

龙应台在一千多人的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提问者诚诚恳恳的态度,却让人只能语焉不详。

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匆忙的早餐后,兄弟姐妹的喧闹声中,各自带着午餐,奔赴各自的校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厨房里传出锅铲的碰撞声,阵阵的饭菜香飘满院子。

晚上,一顶大蚊帐,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姐妹的笑闹踢打,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嗦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就是家。

童年的家会渐渐长大,父母在那个家中渐渐老去。长大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走,到很远的地方,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等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女,他们用同样的呵护,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安适温暖的家。

后来,家里剩下两个人,相依相伴过生活,抚摸孩子们儿时的照片,回忆自己那些年轻又忙碌的岁月,有一句,没一句地感叹:那时候,真快乐啊!时间真快啊!

转眼,只剩下一个人,临窗向往张望,渴盼着有人回来看望自己。形单影只,想念那些离去的亲人,怀念那些逝去的岁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有自己载不动的愁,对于我而言,这个载不动许多的愁的地方,仍然是家。只是这个家枯萎了,委顿到没有了生命的活力。

最怕的就是如龙应台说的:“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这样的家,是夭折了的家,本该好好相爱的两个人,却形同陌路,冷漠到留给彼此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2

人在年幼的时候,心门是敞开的,跟妈妈分享所有的喜怒哀乐,一点点小事都记着,回家兴致勃勃跟妈妈讲。到后来,差不多上了中学,把心门关闭了,父母的关心都成了无法忍受的事情。孩子总是呈现着一种挣脱的姿态。

龙应台十六岁的儿子华安,到美国去作交换生一年。他送他到机场,告别时候的拥抱,让儿子勉强忍着。他在长长的队列里,等候护照检验;他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过了海关的窗口,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他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

他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他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龙应台刚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拉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送她。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旁。

卸下她的行李,父亲重新爬上车,开动引擎,摇下车窗,伸出头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龙应台看着父亲的小货车,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转弯处看不见了。

此时的儿子,那时的自己,都成为了龙应台所见的两个背影,一前一后的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交织在她的生命中。儿子渐行渐远渐无言,父母渐行渐远渐不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记得,弟弟当兵的那几年,每次回家探亲,婆婆都会哭两场。

刚回来的时候,婆婆要哭一场,因为想念的深,相见的喜啊;

临走时候,她又要哭一场,因为离别的苦,不舍的疼啊。

后来,年岁渐渐剥夺了婆婆的记忆力,她谁也不认识了。她的小儿子再坐在她面前,握着她的手问:“妈,看看我是谁?

她只是笑:“你是谁,我能不记得吗?我当然知道你是谁。”

然而,她真的忘记了眼前所有的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在生命里抹的不留一丝痕迹。

我的女儿是她最疼爱的人,小时候总是追到街巷上,给她喂饭吃;哄她睡觉时,总先让她睡在自己的背上,才舍得慢慢将她放下。

有一回,女儿回家看她,坐在她面前陪她说话,她一言不回,只是笑,说:“谁家的女儿?这么漂亮啊。快给她拿糖吃。”

回家的路上,女儿流了一路的泪,问:“奶奶怎么会不认识我了呢?她怎么把什么都忘了呢?”

记忆遗失的人,同时也是在被往事遗弃。

年老的人是把心门关闭了,也许这样对一个即将离世的人,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因为遗忘,使她不记得有什么恋恋不舍的人和事了。

悟: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相关文章

  • 《目送》第一节 家是什么

    内容:第1页到第48页。 考虑下面这两个问题: 1.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的问题,你认为,家是什么? 2.目送上一辈和下...

  • 家是什么?——《目送》随笔

    今天早读结束,我想起了这篇文章,这是在母亲经历了九个月的保守治疗、一家人经历了各种身体的、心理的苦难和折磨仍然不知...

  • 《目送》里面一篇文章写到,有人问作者“家是什么”这个问题,难倒了作者。她说,小时候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结婚了,...

  •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最后我们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命运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家是什么呢? 龙应台在散文《目送》中曾说,被一个读者的问题问倒了,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

  • 家是什么

    又快重阳节了,想起来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在外,心系故乡。 可是,家到底是什么?今天读龙应台的《目送》,...

  • 五绝.送别

    目送南归雁,东临赏菊花。 春光来岁好,笑语满陶家。

  • 目送

    一 生活,是一场目送。 目送你上班, 目送你上学, 目送你出差远行, 目送你...

  • 《目送》——父母所在即是家

    之前不曾看过龙应台先生的书,只是零零散散的看过她的一些文章,印象很好。最近,下定决心想花时间去看看她的书,《目送》...

  • 读目送有感

    刚刚读了简友的文章,人生是什么,,,莫名感伤,有些目送还可再见,有些已是决别,,,,

  • 能量写作营第一节心得

    能量写作第一节课打卡 第一节课围绕三大主题:写作是什么?写作的底层价值,以及写作的四个阶段。 1、写作是什么?在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送》第一节 家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xg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