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一句颇有意境的短句:静水流深,细水长流。
在前些天,处于毕业与入职培训的交替阶段,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我便相当于休了假,每天的生活真似春晚小品中所描述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白天十一二点起床,吃了饭玩游戏睡觉,有时候白天睡多了,晚上便睡不着,熬夜玩游戏。生活过得无拘无束,心里边却不怎么踏实。
在这样的状态中度过了几近半个月,终于还是迷途知返。耳边总会想起在校之时一位领导所说的话:舒服的日子是给死人过的,死后必定长眠,生前何必贪睡。
我从不怀疑我是一位有前途的社会主义好青年,虽然我的理想尚未明确,但是在多次探索中已经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只要稍加努力便可以达到王国维先生所崇尚的“不隔”的状态。
当生活没有目标,一切都变得随心所欲而逾矩。我们的自制力远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强大,没有自制力又如何奢谈实现理想?
我说过,我是积极向上的新青年。因此我为了上进就必须制定计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计划执行力要超过大多数人。日记已经写了两年了,每年读书量从总数上也是有保证的,基本可以完成。
但是根据这些年制定计划并且完成计划的经验,并结合这两天读到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所提倡的制定计划的方法,发现了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问题在于,制定计划目标导向不够明确。中国古典词语中有一个贬义词叫做“不择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了一些丧失道德准则的方法。我们抛开这个负面影响来看,当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目标的确立。
倘若没有目标,你方法再好,手段再丰富,都不过是无稽之谈。因此在自己的计划中最好明确的写出,在这一段时间,我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越具体越好。当我们把自己的方向与目标确定了以后,我们就标定好了起点与终点,在这条路上,我们无论是选择火箭还是飞机,都是一种方法问题,跑的快的也许会错过沿途的风景,跑的慢的也许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当我们的目标确定以后,于是产生了第二个问题。我发现我的计划执行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段时间中我会充满干劲,无论做什么都是精力充沛,但也会在一段时间后,萎靡不振,什么都不想做。结果便是人累心更累,结果却也稀疏平常。
我去查找自己的原因,从计划的制定到实施到总结过程一点点来分析。最开始想到的就是计划的制定是不是有问题,我查看了自己的前期一年的数十份计划,我发现,每一份计划当中的安排都是非常完美的。只要我勤勤恳恳完全可以完成。
那是什么问题呢?我忽视了我是一个人,我并不是完美的。我需要面对很多意外的突发情况,比如某天突然有一位自己昔日的好友来访,我的计划中却没有这一项,也没有为之预留时间精力。两者相权衡的时候,我偏偏又选择了自己的计划,这给我带来的是计划执行的低效以及与朋友情感储蓄的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计划制定的内容密度比较大,压力也比较大,我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尚且能够调整。一但遇到了某些困扰,心绪受到干扰,就很容易突发性脆弱,变得什么都不想干。由于压力持续时间比较长,恢复的时间往往也比较长,一段时间就此荒废。导致计划制定效果大打折扣。
那该怎么制定呢?遵循实际,通过制定周计划来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周转性。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动。计划的内容始终是事,在与人的相比中,重要性有待考量,需要根据一些原则,例如正义,善良,诚实,同情等权衡好究竟哪一个对自己最重要。
计划制定就分享到这里。我更多的体会则是:
人生本来就不是跑百米冲刺,用不着太过于心急,在给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发愣发呆的时间,一个人静静的思考的间隙。其实我们该走的路一个都不会少,把心态调整好,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向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