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希望儿子看书又和儿子起了点冲突,心中不悦,便下楼去走路,边走边又想起不久之前看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如果不改变也可以,改变才能自发的发生。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角度,值得我去思考。
我对于我自己也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希望自己越来越好。其实这句话也是有隐藏意思的,那便是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自己很多方面是不够好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总觉得他可以做的更好,可以多越多,可以多运动,可以多看纪录片,可以多结交一些好朋友。这其实也是有隐藏的含义的,那就是你对现在目前的他,是觉得还不够好的,是希望更好的。面对不够好,人总便会心生焦虑来。
图片来自网络最近也时常感觉到空时的手足无措,心中总有紧张。我也尝试去好好体会这些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些紧张感,焦虑感。体会思考之后能够好一些,有时的确就只是一些外界得心绪影响而已,梳理之后便能够找到心安一些的感觉,特别是写写文章之后,往往会给我更多的平静。但是当日子过起来,上下班,照顾孩子,锻炼身体等等,总是还能时常体会到这种焦虑和紧张。于是我总还是在不断的观察自己,比如有些期望没有达到,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些担忧。还有就是爱人,孩子,总是有超出他们现状得期待,于是总也是时常磕碰不断。
今儿这个不改变也可以,对当前的自己的全然接受,给了我新的视角。不改变也可以,这是需要多么的勇气,需要多么的气魄,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内心深处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对待自己的。或许是父母从小就对我有期望,老师也对我有期望,整个环境也都对我有期望,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这样就可以了,不用去改变也可以了,已经很好了。当我想到身边的人如果能这样告诉我,我会热泪盈眶,感到无比的温暖。想起来让我由此感觉的便是日渐年老的父母,他们只是希望我平安就好,他们便是我永远的港湾。可是现实生活离父母很远。
从自身的视角出发,我自己对待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也不是真心觉得他现在这样就可以了,总是从来没有发自肺腑的告诉他,他现在就很好,不想看书可以不看,没有关系。问题总是还在与自己,怎么样被对待,于是也会怎样去对待孩子,于是便会这样循环下去。所以只有先放过自己,才能让自己放过身边的人。这样说起来的确很鸡汤,因为现实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奋斗永远是人们信奉的守则,只有拼命努力才能保持待在原地等等,有一大堆的话都很有道理。
但其实细说起来一点都不是鸡汤,这里说的不改变也可以,并不是说就真的放弃了自己,只是给自己一个拥抱,给自己一个永远的港湾。我总是相信向上是人内心的力量,在感到很安全的情况下,人总是会向上的。之所以会有很破坏性或者放弃性的行为,我觉得都是因为安全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受到了逼迫,受到了伤害,于是就有了向下的行为。因此说的不改变也可以,就是放下逼迫,给与尊重,给与理解,重新塑造安全的环境,让人重新找回安全情况下,人自然会散发出内心深处向上的力量。可是现在焦虑的社会中,每个人已经没有这样一块净土,能够感到安心的净土。每个人都匆匆忙忙,都被某种力量逼迫着往前,这种力量可能来自工作环境,可能来自孩子的教育环境,可能来自家庭,可能就仅仅来自社会的大环境。然后也把这种不得已通过互相比较,互相竞争传递给了家人,孩子,同事。大家都是互相伤害着互相忍受着的往前走。
不改变也可以,多么简朴的一句话,多么不起眼的一句话,但是却带给了我内心无比的震撼。不想看书的时候,就安心的不看,想休息的时候,就安心的休息,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安心的出去吃。这些说起来都不难,关键是安心。都按着心,这才是最难的。之前有段时间,我觉得我经常念叨念叨心安就好,心绪便真的能平静很多,因为其实现实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并不是有那么多不得已和担忧的,很多还是来自自己的想象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不改变也可以,便很让心心安,现在这样就可以,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事情,很满足的感觉。
所以尝试给自己说说看,不改变也可以,真的指望别人能够全然接受你,真心说不改变也可以,是很难得。所以还是要自己给自己这样一个环境,让自己心安,那样便真得能感觉到外面得世界好似也就平静下来了。多提醒自己: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