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里,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过多少次起名字呢?二十岁以后,学名早已成为定局。然而又会有一些购物网站、社交平台、理财软件需要给自己起一些新的名称。
我像遗传了父母不怎么会起名字的基因,每遇到需要起个网名的时候,总会犯难。最后索性直接把每个需要填写名字的地方,全部写成一个。省时、省力且省心了。
两年前,逐渐喜欢上写一些文字,那时候觉得笔名和网名不该混为一谈。笔名应略神圣才可,用本名,那是不可能的,因本名是父母一直没有起出来,由前来串门的小姨随口起出略带时代感的,早就稍稍嫌弃,怎么能再让它干扰我的心情?于是可以随时更换的笔名,便今天一小换,明天一大换,来回反复,每一个都像是不太满意的,每一个都像是新鲜几天。
印象中用过一段时间的“荞花如雪”,因受到周星驰名字取自《滕王阁序》中的那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的启发,才知道原来很多名字是可以结合一些诗词或者典故来取成的。
故想到了白居易《村夜》中的“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的那句。继“荞花如雪”后,又觉得笔名意义不够明朗,那就再换吧。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里的“寒江雪”?不行不行,听起来就很冷,像我这样偏热心的人,不适合这么冷的名字;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的“悠然”?好随意,不容易让人记住,还是算了;《诗经·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里变化个“陶夭”?百度一看,已有。再“桃小夭”还是有……
最后用的时间最长的是现在的“文张小白”起的时候也很简单。因为本姓张,觉得“张小白”比较适宜,简洁,像个正常名字。百度一看,又是已有。那“张”前面添加个“文”好了,就当“张”同“章”。文学功底本就很差,叫“文张小白”一来就算是对文字的敬畏,二来是希望自己永远保持谦虚的品格。
然而简书平台里匆匆注册完成,却迟迟落不下笔写任何文字,笔名反复换,又经历了用别的方式从新注册简书,导致忘记原来的“文张小白“是用的哪种方式注册,最终简书里的名字变化成现在如同盗版模样的“文张小白a”。
但时间久了发现 “文张小白”听起来也不像个笔名,到更像是一些网络名称,它没有类似别人使用的诗词中的典故,也没有武侠小说里人物名称的豪气。别人叫起来也只称呼“小白”更有好几次,遇到我写的文字后,很多人好心的将前面的“文”当成了别字去掉了。
一直觉得起名字这事儿很让人困扰,可究其原因,无论是笔名还是网名,换来换去,或许只是性格使然,一是纠结,二是凡事过于追求完美,可事情哪里又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呢?就像一个人看中了两件不同形状的礼物,选择里总会出现的恐惧症,买其中一件,回头一想,另一件形状应该也不难看,若两件同时买回去,过不了一段时间又会发现。
嘿,原来两个形状也不过如此。
那么名字呢?自然也是了。
网友评论
谢谢山哥。
好丢人,以后我要丢弃五笔,改搜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