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古道常
时隔六月,再次打开简书的瞬间伴随着一个谎言。撒得像喝一口热普洱一样随意。
“常大叔,小刚今日抵昆,说想见你。你看有时间来聚聚吗?”大学同学胖子在电话那头盛情邀请着。
“哦,我在开会,晚上可能加班,到几点不一定呢。你们先聚,我结束就来。”
背后的窗外残阳如血,楼下的公路车水马龙。办公室里手脚有些冰凉的我淡然挂掉电话,不用低头就能把手机放在惯常的位置。内心已经描述了整个晚上的情境,敲篇文章便钻进回家的地铁,只要同学们不找到办公楼底下,我都说在加班。
刹那间意识到,我已如此避世。柯烂斧锈,沧桑几度。
国庆·抚仙湖1
忙碌的脚步里,半年只是一瞬。一场宿醉似的,不说出来无人问津,说出来略显矫情,踟蹰之间,匆匆六月。
4月初识简书,真是平台如其名,一"简"到底。简约的画风,简洁的操作,就能完成每一个写字的人简单的梦想,简直大喜过望。两个月过去,发文二十,粉丝二百,喜欢虽少但也过千,对宅男码农也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兀自闷头奋笔。
初入简书者很容易积攒“喜欢”到有些偏执,常混迹于各种简书QQ群、微信群,偷偷将自己的文章扔到各色群里求点喜欢,遇到征文便一股脑跟风蹭热点,这一千多个喜欢里,多半沾染过自己摇尾乞怜的口水。
加之后来实在是受不了推送的画风,一众标题党、鸡汤党、干货党、热点党多党执政,好不热闹。似是沦为朋友圈爆款文、流言文的新阵地,知乎er抖机灵、编故事的练兵场。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获得一个较为广泛的认同谈何容易。
一气之下退避三舍以痛定思痛。不料想文章千古事,搁笔再难提。
奔三的大叔发疏神颓,文思不再。夜半掩卷,抚膺长叹,良久不绝。
2
我自识字起便执拗地坚信,但凡著文章者,必不苟言笑,更别说成千古文章者,更是横眉冷对。反观成日里嘻嘻哈哈的孩子,是很难写出有深度文字的。真笔者得像小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黑白头像一般,二维的图片,四维的深邃。
七月的昆明。有微风,有花香,有一切好闻的味道。周末一到,夏天便美得刚刚好。
踩着单车穿过几条铺满了蓝花楹的街道,去听诗人于坚的分享会,主题叫“诗歌与民谣”,恰逢伍迪·艾伦得诺奖不久。一众诗人和民谣歌手们,在一间站满也就百十人的小厅里唱歌、朗诵。
压轴的节目是于坚老师的朗诵,跟我们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式的的朗诵完全不同,含糊的语句,孱弱的语气,嘶哑的声线,夹杂着不知哪里的方言,毫不客气地说,挺难听的。但听完之后却不得不认同,没有附会,没有煽情,他读的才应该是这诗本来的样子,这才是他的诗本来的样子。
所以,半年来做的最多事情便是沉默,鲜少于人前逞口舌之快,成一副避世的模样。圣人之言不假,思而不学则殆。人总是要表达的,不能付诸言语,总归有付诸笔端的需要,思虑过重而无法表达会导致一来文笔渐涩,二来神色积疲。于是常心怀感念,遂重返简书。如摒弃功利之心,只做日常书写记录之用,其实简书甚好。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以平常心来看,简书中不乏赤子文心,从不指导我们失恋了该如何积极生活,从不教育我们工作了该如何八面玲珑,从不引领我们如何从助理做到总裁。他们只吟唱着傍晚的云,轻挽起耳畔的风,将俯仰皆是情怀随手揉进片刻书写,捧给读者,读出自己。也便足已。
3
数月不曾动笔,腾出一点时间,还以为能做出什么惊天伟业来,到了年底仍然碌碌。读了几本散碎的书,难以形成系统输入;制定了考研的计划,复习起来至今举步维艰。虽不曾成文,但撰文的思考一直静水流深。
总想着寻一隅平静读书地,到头来总沦为换个地方拿起手机。碎片化的泛泛阅读,徒惹得心浮气躁。后来也算有点裨益,索性革了碎片阅读的命,朋友圈都懒得去翻。
于篆刻上倒有一点进益。最初运刀生涩到目前基本可以在青田、寿山石上游刃有余。只是章法混乱,发挥极不稳定。此事另撰文总结。
五天一侯,十五天一节气。自秋分以来昼短夜长,深感知时间流逝之快。小暄翻出冬衣的时候感叹收藏冬衣是不久前的事,想来也是惊恐,如此轻易一岁除,再避世的人们也避不开时间,再荒诞的情节也不能荒唐岁月。
昨日春来百花盛,如今吹遍不周风。
切记,平常心。
网友评论
愿意来简书的人,可能多少有点避世的。我前几天也刚推了一个同学聚会。有时候觉得朋友之间贵在交心,关系近的朋友即使不聚也会在网上抽空聊几句;关系远的即使聚会也不会近;更何况聚会人多其实也没太多意思。想想就觉得无趣了。不过我大多时候还是愿意聚会的,毕竟能见到同学们的机会也不多。只是偶尔也会躲懒。
您真的是有底蕴有情趣也有乐趣,
总之,有趣的文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