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道常
子夜,微风,一灯如豆,皓月当空。
乍一看,第三个辩题是否奇怪?或说爱与恨才能成立,或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麻木,皆无可厚非。其实很好解释,第一个辩题里我说身侧有檀香与普洱,有朋友说听起来颇为惬意,我的解释是独享孤独。人皆是如此,所爱不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是孤独。但,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甚至是甜蜜的。还是小学班主任借给我的小品文,我记得有另外一句话:离别是为了更好地重逢。有多少人,在孤独里等待着爱与被爱,像黑夜守望着黎明的到来。又有多少人,在爱情里“追求孤独的自由”,任凭对方“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对古龙的江湖的类比,让我觉得凡有人的地方,必有孤独。孤独之根由,是什么呢?与恋人分时的经常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答案相同:爱过。比如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自得其乐,就是不孤独;如果你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想要是能和某人一起看该多好,就是孤独。断肠崖下,我想蜂蜜再甜,没有杨过也味同嚼蜡,因为她的甜蜜无人问;绝情谷中,我想刀剑虽冷,为了杨过也情义火热,因为她的痛苦有人知。凤凰网主笔王路惯研习佛法,用佛家的说法给了个定义:“过去法中,曾因有情聚集而生起乐受,并熏习识海的种子,当此法谢灭,因贪著乐受而相对相应种子生气忆念,从而使心无法系于前所缘境,就是孤独。”与孤独所对应的的心所法有失念、散乱,还有辩题一当中细说的“掉举”等。
前几日,有幸参观朋友合伙开的亚虎微商线下商城,培训老师闲聊中信心满满地提及他们公司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这对公司管理,听来“真真是极好的”。回到本文的话题上,有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通信的发达造成的人际关系“扁平化”,也是造成孤独感的一个原因。旧时,一个人一生朋友不过百,或为知己,或为杵臼,关系坚如磐石。今日,一人朋友上千,多为“点赞”之交。旧时无人脉,只有交情,如今无交情,只谈人脉。整日刷着朋友圈,仿佛周边事物皆尽了然于胸,天下朋友分秒便可联系,但孤独感却日渐加深,怅然若失,心神不定,就是上文所说的失念、散乱。
我经常在独处的时候,随手拿起一样乐器凑出爱的曲子,因为有人在便不能让我继续了,曲不成调,折磨人耳。爱和孤独是生命最美的两支曲子,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会懂爱。一直喜欢这句话:“美好需交付给同样的美好。你可知,山河大地,一草一尘,他们都是你的心。只有清静安稳,才能见到秋水朗月。”此一境界,非孤独不能体会,体会后便能预感到,我可能和另外一颗爱着秋水朗月的灵魂相遇,爱与孤独,从来相辅相成。闲时看金庸先生的一篇散文,他说他非常喜欢百剑堂主的一句话“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痴”。我还拿本记了下来,只此一句,包含了多少孤独时的坚守和悲怆时的笃定,让人真气澎湃,勇气鼓荡。
至此,总是有人把孤独与寂寞混为一谈。其实这也是个很好辨析的问题,看过于丹在某次电视访谈时说,孤独比寂寞多圆通的境界。田维《花田半亩》说孤独不是单纯的寂寞,寂寞是肤浅的,孤独却深刻。寂寞是“拣却寒枝不肯栖”的落寞,孤独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理独白。孤独能成就思想,而寂寞却制造不安。生命本就孤独,只要心中有爱。每一个深刻的灵魂必定蕴藏孤独,这孤独是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声响,是汨罗江上屈原遗世孤立的背影,是睡在铁轨上的海子心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刘同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也是一本同名散文集,说了很多种孤独,这里可不能拾人牙慧。只引用一句印象深刻的,他说,说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因为他因江苏卫视《职来职往》走红,总是让我想起《非诚勿扰》里孟非唱的主题曲“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这成长的一个佐证就是这世间的一切艺术都是孤独的作品,文学、书画、舞蹈、宗教、哲学……孤独是精神世界的天然温床。佛家修持讲究“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因为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审视自己的心,才能对自己真诚,才能质问灵魂,在茫茫无涯的冥想中感知宇宙洪荒。
多少同我一样年轻的人跟许巍一起,“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却不曾想在繁华的世界,丢了钥匙也丢了戒指,丢了爱和孤独的能力。如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每当于酒席间推杯换盏,于朋友间勾肩搭背,于高台上慷慨激昂,就有一个声音跳出来:“不,这不是我!”但总不能自拔。当独自路过城市的灯火阑珊,却能看清女人们化着千篇一律的妆,男人们献着亘古不变的殷勤,整个世界并不都是歌舞升平。找回自我其实很简单,听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但,没了孤独,如何能思?我之不存,爱将焉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