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平台两年,发布短文六十余篇,十余万字,连续被锁文章达七篇之多,自认为写得有点水准的,无一幸免,被“禁言”的文字十之有一。
问了问其他简友,牢骚满腹一片,怨声足以载道。骂骂咧咧者有之,反复申诉无果者有之,迷惑不解者有之,将存量文字转换到其他平台发布者有之。我什么也没有做,也不想做,该来的就让它来吧。得知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放下一颗心,回归平衡,平静下来。
所谓文章被锁,就是将作者发布的文字转换成“仅自己能见”,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不能见,将本来放之四海皆可看的内容変成作者私密日记,热恋男女不可为外人知的悄悄话、两地书。似乎该文章有传染源,被别的人看到会得肺结核、性病、艾滋病等难言之症。
口出为语,落笔成文。如果一个人写的文字只能孤芳自赏,自己说给自己听,自言自语,陌生人就会误以为精神病患者,正常人怎么会无缘无故自己说话自己听呢?因此,对于一些喜爱表达的文字爱好者而言,这样的惩处手段无言是残忍的,被惩罚后的滋味是十分难受的。想说的话刚刚出口,立马硬生生的被堵回嘴里来,你说气短不气短。而所谓的文字爱好者身上又自带“文人”特有的“穷酸”气和儌气,遇到此等糟糕透顶境况,不发几句牢骚,骂几句脏话,写几篇短文痛批一下,不足以显摆自己有几分文才。
穷则穷矣,酸万不可少。梁实秋先生形容文人的穷酸味时曾诙谐幽默的说:“别看我衣衫褛褴,我本不以衣履见长;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笔者在此加一句,别看我人穷,但志不短,一介书生也可以傲王侯。
其实你什么都不是,这么做无非自以为自地解解闷气 ,或者说自作聪明之举罢了。骂了,批了,牢骚怪话过后,一切回到原点起始状态,谁将你当回事?所有申诉都指向一个结果:石沉大海,一掌击在柔软的棉絮上,得到的回应是一概不予回应,跟你对打一场太极拳,你奈我何?
这是简书App的特性,本来就是一个松散型组织,所有编辑均为兼职人员,而且义务为平台服务(至少报酬不高,纯属个人猜测),水平与专业编辑有差距,关口把得不严实。鱼龙混杂,大杂烩一锅煮,得到相关部门警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监管部门提出整改,平台不可能费大量人力物力来逐篇审查,只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凡是出现敏感词汇的文章一律打入冷宫、禁区。宁可错杀千篇,不可放过一文。如此这般,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结果,也就在所难免了。
检点自己被锁文字内容,尽管都在传递正能量,但文中个别词汇有涉及敏感话题嫌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旁观者比当事人看得更清楚些。但话又说回来,汉字本来就是一种模糊文字,要做到精准表达实非易事。而哪些话可以放开说,哪些话要悠着点说也无权威的游戏规则可循。可见写文字不但学问深不可测,如何充分体现一个作者的高情商也挺有讲究。
文字创作者与平台是乙方与甲方的关系,当乙方遇上甲方,通常而言甲方可以任性一点,趾高气扬一些。乙方则要毕恭毕敬,反复陪笑脸,多讲好话、软话,甲方的脸说不定由阴转晴,良心发现给你点面子。规则由甲方书写,执行规则时乙方的地位与甲方无法对等,不容作者申辩,直接关进笼子里去。现实中,好面子的囯人争先去当甲方,尽管报酬不理想,要的是那份神气十足、盛气凌人的享受:感觉倍儿爽!
前几天和一文友在一篇文章评论栏里聊了几句,他说:“在互联网上讲话要有所避讳,不能全说,否则会有人请你去喝茶,尤其是我等没伞的普通人要高度注意。要淡定,更要低调,因言获过事件历史上曾经多次上演”
那茶我数年前有幸喝过,锁文的滋味比喝茶的滋味要清淡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