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2024/5/16
这个命题应该是后天结业会上的内容。如果谈这一年培训的收获、变化和感悟,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01963/a72ffebf2d98073d.jpg)
一是学的变化。通过六位一体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由原来不想学、不愿学转变为自主学、主动学。养正读写、养正日志,运行了两年,队伍逐渐壮大,质量逐渐提升。两年时间,日志超过20万字的教师有10名。教师的阅读能力和读书量明显增多,有原来每年不读一本书,到现在每年读书十余本,无论是量变或质变,都是一个大的飞跃。90%的教师都能坚持每天写日志,读写。
有的老师问,你们能坚持下来么,能坚持这么久么?说实在的,我们在中间也有无话可写的时候,也有心烦意乱不愿动笔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我觉得有两件事影响了我。
一是有位师友告诉我,不会写、写不出来时候就去读书,读了书就有思考,有了思考就能写出来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这么多天能坚持写作的金钥匙和法宝。
二是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原主编沙培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是一个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门槛,有多少优秀教师到此止步不前,但是如果咬牙跨过去这道们门槛,就会柳暗花明,
做为我自己,始终把这两个观点牢记在心,这也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根源。
二是研的变化。通过一年多研究、学习、跟刚。让我们的课堂研究更深入,效果更明显,教师把原来零散的备课活动归结为五环集备和四环听评课。形成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教研生态。通过细化这些工作,我们的集备、听评课活动,更加细化,更加有效,避免了以往备课、讲课两张皮的怪相,而让备课、上课合而为一,打破了备课无用论、走形式、做样子的怪圈。
三是思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的方式,思维方式决定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老师们原来发现不了问题,不愿发现问题,按部就班,机械般的常规工作状态,改变为全视角看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可见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教师自我思维方式的改变。陈晗晗老师就是一个例子,通过对大单元的学习,参与讲座、公开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认为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给自己找难。日照公开讲座后的反思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讲是为自己而讲。不是为别人,这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讲是思维可视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我的导师王念强校长也多次给我们讲,这句话,后来,通过读书学习,认识了费曼学习法,我们就更坚定的通过输出来促进学习。促进思维活动。
四是创的变化。工作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创新的,陈老师其中展示的单元设计,当时觉得我们自己提取的大观念科学、准确,到这一次届终展示时候,拿出来原来的单元设计,发现提取的大观念并不准确,深入反思自己,修正自己,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上升的、创新的过程。这只是个例,还有好多好多如陈老师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这一年多培训中不断的否定自己,改变自己,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变化之间,不断的去丰富自己,充盈自己,完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