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拖延?
拖延的心理成因是什么?明明很焦虑,却非要到拖到最终期限的临近才草草开始着手任务。越是焦虑越是拖延。为什么我们宁可承认自己懒,精神错乱,让自己陷入不断自责后悔的死循环,也要坚持拖延?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拖延。拖延有什么积极的心理作用?
拖延可以帮我们逃避被评价的恐惧。我们害怕自己被他人否定,自尊受损。如其承认自己做不到,不如不做,拖延着到最后一秒,要么逃避任务要么草草完成。因为没有留足时间,所以无法付出100%的努力。内心的戏码,你不能因为这个糟糕的结果的来评价我,如果我真的付出100%努力去做,结果肯定会是不一样的。
拖延心理是我们进化出来的一套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当我们害怕失败,或者恐惧成功时的一种本能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拖延是一项奖赏,它让我们远离承受失败的恐惧,至少暂时的缓解被否认的焦虑。有时候,因为我们的拖延,原本我们应做的任务被别人顶替我们做了。另外,拖延也让我们逃避可能失败的惩罚。
我们都是怎样拖延的?
文中作者用一个比喻来描述拖延这一心理过程。
A. 走过平地上的一块木板。
B. 走过悬挂在两栋相邻高楼上的一条木板。
C. 你背后的一栋楼着火了,走过悬挂在两栋高楼之间的一条木板。
拖延的过程,往往是你主观的将木板抬高到两栋高楼之间,并在身后放了一把火。当你把自己的全部价值等同于完成任务时,如果不能完成,就将面临必死无疑的后果,势必步步惊心,甚至寸步难行。
学会接纳可能的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成长。
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爱迪生“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例子,还是我们自己,从婴儿时代跨出的第一步。试想一下,如果你被完美的要求不允许跌倒,这一步必须完美的不偏不倚,恐怕没有人敢跨出这完美的第一步。而拖延癌患者恰恰就是如此恐吓自己的,必须完美,不能出错。甚至有种错觉,如果不能完美的开始,不如不开始。就像顾成的一首诗写道,为了避免失败,你避免了开始。
学会接纳可能的失败,迈出第一步,无论是否完美。
用积极的“叙述风格”进行自我对话
拖延儿经常会要求自己必须做,这样生硬毫无商量的自我对话常常会导致压力,焦虑,以及叛逆情绪。这时候你的大脑要应对两种压力,一种来自必须要做的任务的压力,一种是抵御这种“必须”要做叛逆的自我保护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下,你发现自己简直无法行动,就像很多次,打开简书,想写却又无从写起。
那么,以写作打卡为例,如何做到不拖延?首先,要破除的就是理想主义完美的写作想象,每一篇文字都有人欣赏,点赞。要允许自己写可能无人欣赏的文字。其次,不完美的开始也好过不开始。不管怎样,写出来再说。原谅自己,自身的不完美,以及作品的不完美。
学会更加积极的自我对话。写作打卡并不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任务,而是你有选择并且真心想要的一个选项;不要想每天我必须要完成,而是想每天我从什么开始写;不要夸大这个太难,1000字已经是极限了,而是想应该如何分解这个任务,怎么写好小篇文字,小的段落。
好了,这篇读书笔记或许并不是完美的开始,但至少开始啦!给自己一个拥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