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面泡子是一种用发酵的面团做成的油炸食品。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吃过了。小时候,会在端午节时吃到。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哪也没去,在家睡到自然醒,然后打电话喊爸妈过来一起吃饭。
去超市买菜时,看到散称的酒酿,突然就想起了油炸发面泡子。
我不会做,但知道流程。
第一步需要用酒酿加了水、适量面粉,等待发酵。发酵后,和面团,等待新一轮的发酵。在发酵好的面团里加入新鲜的韭菜、盐、调味料,擀成厚片,切成方块,上油锅一炸。如此,才能做出正宗的发面泡子。如果贪图省事,直接用市场上那种随处可见的发酵粉发面,就吃不出酒酿的清香味了。
说说简单。其实,挺麻烦的。光第一步等酒酿发酵就要挺长时间。温度低的话,等个两、三天都是可能的。
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酒酿。不多,才两块多钱的。心想,如果做不成发面泡子,就把酒酿吃掉嘛,也不会浪费。
跟我妈说时,她说,可以啊,想吃这多简单。又说,就是酒酿发酵有一点慢,这个节可能吃不到了。当晚,她就带了酒酿回去。
第二天傍晚,我们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到厨房里叮叮当当。进去一看,是我妈。大案板上、高粱盖帘上都摆满了待炸的发面泡子。她正在切粉丝和韭菜,说再炸些油角。
我很惊讶,问她酒酿怎么发酵这么快。她说放在温水里,过段时间加热一下。面团也是,一直留意着温度,才这么快。
刚炸出第一锅,我妈就大声喊我进去吃。试了几下,都烫得不行。终于能吃了,细细品味,果然就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一点也没变。
之前多次在网上查过做法,因为流程复杂,没信心做好,终于放弃。没想到只是跟我妈说一下,很快就吃到了。我都是有孩子的人了,但她仍然将我看成孩子,尽力满足我这说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心愿。这种事情,也真的只有母亲才会做到如此。
我喜欢吃手工水饺。我妈就包了很多放冰箱,直把我吃到对水饺生起腻烦之心。
高二喜欢吃菜馍。我妈知道后,就经常过来叠菜馍。
叠菜馍挺复杂。要和面,要擀皮儿,要调馅儿。只要牵扯到和面的食物,在我看来,都不简单。人多的话,吃这个更复杂。一大张一大张地擀,一锅又一锅地蒸。
但我妈似乎不嫌麻烦。
她带着菜园里刚摘来的新鲜嫩苋菜——她自己种的,叠很多,吃不完就放冰箱,第二天接着吃。高二姨家妹妹,也喜欢吃这个。我妈听说后,每次做菜馍,都问我她今天有没有带孩子到旁边的培训机构上兴趣班,让喊她来吃,如果有剩的,还会让她带一些回去。我们几个,本来都很怀念家乡的这个美食,之前提起来都是口水。自从被我妈“过量供应”后,现在都不怎么提了。
无论什么时候,家里吃饭时来人,我妈都是立即放下筷子,起身去厨房加菜,客人拦都拦不拦。没有半点虚情假意。
有一次,我妈做了手工饺子,正吃着,孩子的伯伯来了。我妈当即放下还没吃几个的饺子碗,说去和面、剁馅,再包一些。孩子的伯伯、我们都说不用,那不是还有些没下完吗?我妈非说那一点不够他吃的,一定要去再做些,说有肉有菜的,做得很快。
炸好后,我妈将发面泡子和油角分成几份。一份放冰箱,留着我们当早点吃。一份给侄子侄女吃。还有一份,送给她的邻居老董。
老董的哥哥大董在医院躺着,癌症晚期。
老董打了一辈子光棍。大董虽说有家室,但妻子早已离世,有一个儿子,已成家,没跟他一起住。老董给人看林子,有一间小房。六七十岁的兄弟俩住一起。
患病的大董一日三餐吃医院的饭,没胃口,吃不下去,想换换口味。但是,老董只会做简单的饭菜。闲谈之间,我妈知道了这事。她有时包饺子,有时叠菜馍,用保温盒装了,让老董送去给他哥吃。
我妈说这个发面泡子和油角也拿给老董跟他哥尝尝。
我妈不只是对自家人好,对外人也是一样。能给别人做一些事,她很开心。她一直都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