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笔记之思维体系想法教育
智慧的支柱:掌握思维的基本方式

智慧的支柱:掌握思维的基本方式

作者: 早春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10:59 被阅读9次

    在《智慧的基石:掌握思维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一文中所介绍的,是关于思维的组成要素,但并没有指明这四个要素以怎样的组合方式(即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发生作用。本文再作进一步介绍。

    思维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其它的思维方式,无非是这三种思维方式的派生品、衍生品、复合品,是二级三级以后的产物。有的书籍列出了几十甚至上百种,其实远不止于此。可以说,任何一个思维激发点、一条思维路径、一个思维方向都能够成为一个十分具体的思维方式,但它一定是这三种基本方式的组合应用,不可能是独立的一种方式的产物,我们这里就不细分罗列。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的一般过程

    系统思维是人类思维最基本的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指用系统观点思量世界,将思维的四个要素均作为系统来对待。其思维过程如下:以形成行动方案这个系统为思维指向,从激发点(在管理活动中就是任务主题,即使这个主题十分微小)这个系统开始,按照其所涉及领域的知识、理论、技术、经验等这样的思维路径,对其进行纵横空间、历史时间和互动关系的分解分析,每对空间、时间、互动关系细分一层,激发的新思维点、思维路径就又扩展一大圈,直至不需要或不能够分解。在此基础上,再对各层级各要素及其与整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找出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较系统完整的行动方案(思维结果)。我们常讲的统筹兼顾、大局观、全球视野、体系思考、大链接等都是系统思维的具体应用。

    系统思维的基本要旨

    1、整体统合,区分主次。就是把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对待,对组成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这个系统紧密相关的环境都纳入一体思考,既顾及到现时的,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可能变化的,而不是只关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是一种将多要素统于一个整体来考虑的思维方式,不是单打一、就事论事,更不作非此即彼的判断选择。在进行多要素整体统合的同时,区分主要的、主导的、支配性的要素与次要的、辅助的、从属的要素,使它们既有功能区别,又能较好地统一于整体功能,不是把各种要素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在整体功能统领下的主次功能明确分工的统合关系。

    2、和谐有序,动态平衡。重视协调要素与要素、主次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配置资源和力量、行动安排与配合上,进行综合统筹,使它们构成有序的框架结构和运行结构,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衔接支持,合力行动,形成1+1>2的效能,避免大才小用、此才彼用、用短弃长,或者各自为战、相互掣肘等1+1<2的问题。同时,遵循非线性发展规律,允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平衡态,比如探索失败、失误造成暂时的停滞甚至负增长,或者因爆发式增长带来体制机制滞后和人才结构不适应,等等,但这种偏离是在可控范围内的。鼓励各要素围绕整体功能,积极调整改进自身的功能或结构,促进系统整体的进步,实现动态发展性平衡,避免因一味追求有序稳定而造成系统运行机械呆板,缺乏生机。

    3、跨域连接,开放独立。在思考研究系统自身、某个要素或关系的建设及功能发挥时,重视利用环境效应,尽可能向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范围、更长的时间延伸,跨越其直接相关领域,甚至超过三度链接关系,将看似不大相关又有点关系的因素放进来考虑分析,以更多地获取或释放信息,交换物质能量,产生更好的效益,而不仅仅拘泥于该事物本身。同时,保持系统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边界,彰显出系统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功能,避免在开放发展中失去了个性和自主性;不贪大求全,盲目扩张,避免产生规模难题,无力调控,甚至发展成四分五裂。

    4、追求满意。系统思维对行动方案能够达到的目标(思维结果),追求的不是简单的最佳最优,而是更合适满意,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短缺的存在、能力有限和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任何一个系统获取的信息、物质、能量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是完全最优状态,充其量是局部的暂时的好状态。另一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于需要协调处理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取舍,很难实现各个环节、事项、阶段样样皆优的效果,因而不可能是最完善的。所以,系统思维追求满意的定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是着眼于处理部分与整体、差异与同一、结构与功能、自我与环境、有序与无序、合作与竞争、行为与目的、阶段与过程等相互关系的问题。或者说,管理活动都是需要处理多样的统一、差异的整合、不同部分的耦合、不同行为的协调、不同阶段的衔接、不同结构或形态的兴衰替代,以及资源配置、总体布局、长期预测、目标优化、信息利用和传递之类的问题。考虑这些情形,并按照相关知识、理论、技术和经验去解决处理,就是系统思维应用的最典型价值。

    系统思维虽然拥有开放视野、把握全局、长远筹划、体系安排、整体推进的正面作用,但也正是因为其所涉及的激发点、路径和指向的复杂性,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负作用,如问题复杂化、瞻前顾后、求全责备、效率降低等,需要用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不约束和补充。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一般过程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以概念为思维激发点,依据知识、理论、技术、经验等进行推理、演绎、归纳、判断这样的思维路径,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思维指向),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思维结果)的思维方式。我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理性思维、精确思维、模糊思维、科学思维等等,都是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如招聘工作,按照逻辑思维,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招聘,为什么要招聘,哪些岗位要人,招多少,什么条件、待遇;第二,确定什么人有资格去招聘,到哪些单位、什么时候招聘;第三,怎么招聘,每一步骤环节如何分工、做什么、怎么做、先后顺序、注意些什么;第四,接收新人,报到谁管,办公、住宿、就餐等怎么安排。当这些事项一一明确落实,才算完成招聘工作。这个思维过程和方式就是典型的逻辑思维。我们做数学题、推导公式、建模,做是与非判断等,都是典型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典型形式

    1、精确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严格的逻辑性,包括精确定义的概念、非此即彼的判断、严格遵循逻辑规则的推理论证。二是表达形式的数学化、定量化,包括获取精确的数据资料,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运用精确的算法、程序求得精确的量化结果,排除一切模糊用语。三是真理判决的实验化,包括设计可严格控制的实验,记录精确的观测数据,以检验思维成果的真实性。

    2、模糊思维。它的主要特点有:承认模糊概念(如低温、民主、漂亮、和谐)、模糊命题(如社会稳定、工作努力、身体健康)和模糊推理(如果葡萄红了,则葡萄有点熟了;葡萄有点红了,所以,葡萄有点熟了),接受模糊真值概念。所谓模糊推理,不仅在于推理由模糊命题构成,更在于允许推理规则有模糊性。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旨

    1、先简后繁。面对复杂问题,逻辑思维强调抓住主要和关键因素,先将无关紧要的因素作为噪音先剔除,避免对主要事物思考的干扰,力争把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搞清楚,然后,再逐步加入原先舍弃的因素,不断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描绘出全貌。

    2、就事论事。只要确定了主题,就只针对这个主题范围内的事物进行分析,每一轮回的推理、判断、归纳,能够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形成完整的链条即可,对关联因素限制比较严格。如果要涉及其它因素,则可以再另起主题,进行新范围内的分析综合,那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思维内容。

    3、连续传递。就是从一个思维激发点(概念)开始后,依据相关的思维路径,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地传递下去,直至无法推进,不能有较大的跳跃和跨度。

    4、严谨充分。前后关联的思维激发点、思维路径之间是互相支撑的,有比较严格的约束条件和充分依据,因果关系强,能够前后演绎推导,不能有明显的漏洞和缺陷。

    5、追求最优。由于逻辑思维是基于较严谨的约束条件、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进行演绎归纳的,其思维指向往往是从根本上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得出清晰明确的答案,因此,它所追求的结果便容易趋向于“没有比这样的答案更好”的最优结果,如果达不到最优,也要努力寻找方法途径去解决或打通制约瓶颈,直至目标实现。

    人们对逻辑思维的研究历史最为悠久,应用也极为广泛深入,是因为它能够揭示规律本质、保持秩序、提供结构化方法、增强信度等。但是逻辑思维也存在负作用,如机械僵化、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等,需要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来约束和补充。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一般过程

    创新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以思维激发点为起点,以解决问题或需求,探索新事物,实现新进步为指向,突破原有思维激发点分布领域和思维路径范围局限,向更广方向发散探求,进行新的关联、开发、组合,寻求对策办法。创新思维中的思维激发点就是感知、发现的问题或需求,思维指向就是如何实现要素、关系或功能的正变化,或者是创建一个新系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思维路径就是在原有要素、关系及功能基础上,进行重新定位、扩展、精减、重组、换新,或者是另起炉灶。思维结果就是产生新的理论、技术、手段、方法等成果。

    例如创新度极高的隐形飞机研制。在空中和空地、空海作战中,四代以前的作战飞机很容易被雷达发现,易受攻击,战机和飞行员战损率较高。如何在攻击前不被敌人发现,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和成功率,提高战机和飞行员的生存率,就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思维激发点)。于是,高隐身性、高机动性、高信息化、高攻击性等就成为作战飞机研制的主要指标要素(思维指向)。其中,高隐身性成为新一代战机最显著的标志要素,隐身飞机的概念便随之产生。研制活动在思维指向的引导下,将一些原来不曾包括的理论、技术、材料、单位、人员等吸纳进来,开展全新概念体系的构建与飞机各组成模块的研制试验(思维路径)。

    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旨

    1、概念发散聚合。创新思维的激发点和路径虽然无限多样,但是,不论哪种创新形式,都是从概念创新开始的,通过进行跨学科、行业、种类、地域、时间的关联性发散、分解式扩展或组合式延伸,创建新的核心概念并逐步展开,形成围绕核心概念的概念体系。如互联网、隐身飞机、数码相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物理学、数字人类学、管理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制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行为生物学、政治经济学、仿生学、物性与人性、物理与政治等等。概念是字词的组合,创制新字极其困难,所以,概念创新绝大多数是字与词的重组。但是,并不是随便组个新词就叫创新,这个新概念一定是可进行至少三级以上分解,每一级都要拥有真实意义,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载体上,可陈述可检测,不能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成为虚空无物的假概念。

    2、破旧立新。概念及其体系的创建,只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生动有序、充满活力的框架结构和互动结构,即思维路径创新。概念是新的,概念关系是新的,这就必然需要新的理论、技术、程序将概念们联系起来,这些新的思维路径的建立,需要突破已有的思维路径依赖,进行新的分岔、拓宽、组合、借用,或者完全创建新的内容、模式。如相对论、量子理论、产权理论、突变理论、耗散理论、平板电脑、电子商务、移动通信、量子通信、体制改革。

    3、追求超越。这是创新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任何创新都要以实现正增进为衡量标准,不仅要能够实现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提升,而且,这个量的增长要通过要素、结构或功能创新来实现,那些做秀式、成本大于收益式、假大空式的行为不属于创新。

    4、不怕失败。这是创新思维的灵魂。创新是要去做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可能遇到的不可预见的各种困难难题会很多,需要多次反复探索试验,甚至要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磨砺,那种一次或几次就成功的事是极少的。所以,惧怕失败是创新的大敌,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始终要把不怕失败的思想贯彻始终,否则,创新很难成功。

    创新思维在开拓视野,引领发展,增强活力,破解难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动力。但运用不好也会产生重点线轻整体、重突破轻继承、重收益轻成本等负作用,需要用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来约束和补充。

    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

    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各有优缺,在人类活动中从来都是融合共存、互补制约的,仅靠一种思维方式无法解决人类的问题与需求。每一种思维方式的正作用,既可以抑制其它思维方式负作用,又可以弥补和促进其它思维方式正作用更好发挥。同时,各思维方式正作用之间还部分地存在矛盾甚至冲突,负作用如果发生叠加融合,其负作用更严重。应当综合运用三种思维方式的正作用,发挥好各自在处理问题和需求中的优势。比如,在处理“关系”问题上,系统思维注重整体,逻辑思维注重因果,创新思维注重改变;在处理“秩序”问题上,系统思维注重和谐,逻辑思维注重严谨,创新思维注重灵活;在处理“发展”问题上,系统思维注重全面,逻辑思维注重渐进,创新思维注重突破;在处理“矛盾”问题上,系统思维注重协调,逻辑思维注重推演,创新思维注重另辟蹊径。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的支柱:掌握思维的基本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ws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