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零零散散写作两个多月,自知水平不高,断不敢写关于写作技巧的文章。
偶然一次复盘时,分析各类文章的体裁,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等,各有特色,但对于我这种写作小白来说,散文是最容易学习也最容易下笔的一种文体。故迅速翻读朱自清大家的散文集作品,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散文的写作技巧。
散文,百度有云: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朱自清也在作品里提到:“抒情的散文和纯文学的诗,小说,戏剧相比,……前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谨严些: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散文……选材与表现,比较可随便些;所谓“闲话”,在一种意义里,便是它的很好的诠释。它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别。但对于“懒惰”与“欲速”的人,它确是一种较为相宜的体制。这便是它的发达的另一原因了。”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散文较之其他文体的明显特点:
第一,真情实感。
提到散文,一定会说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又叫写景散文。我在这里把他理解为所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不一定是景,还可以是人,是物。作者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寄情于景,寄情于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感情寄托在所见所想之上。
读朱自清的散文,你会惊叹于他写景写人的细节功力和联想能力。在旁人眼中稀松平常的事物都能在他眼中变得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了朱自清与友人乘船夜游秦淮河的故事。他描写了秦淮河的船、水、沿岸的夜景,还有秦淮河上的歌妓。这些都是秦淮河自身具有的外在,他从游览的过程中想到了秦淮河的历史,又从与茶舫伙计的纠纷中想到秦淮河上歌妓的历史。
整篇文章行文流畅,细致缜密,融合了秦淮河的自然景色,历史变化,和作者的真情实感。秦淮河的历史变化令他感慨当时所处的新旧文化变化的时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于1923年10月,正值五四运动过后的四年,文化领域较为冷清的一段时间。)
用心写出的文章最感人,就像如果你让一位没有写过文的母亲去讲述她对子女的时候,她一定会说出许多让你为之动容的话。而这一点,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情流露。
第二,形式自由。
散文不需要像诗歌那样要求对仗完整,也不需像小说逻辑严谨,散文完全可以所想即所写,用大白话说话一样,行文流畅,质朴无华。跟朱自清所在时代相比,我们现在的主流文学都是大白话,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已经没有从文言文切换为大白话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优势。
把所见所想记下来,换成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再加以润色,一篇散文的雏形就能略见。
如此看来,散文似乎并不难写,甚至是简单速成的。这里的速成并不是指写作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而是相比其他文体,散文的形式更自由,这也是基于前文所说,相对诗歌来说更易上手,也更简单。因此,如朱老所说,也更适合我这种“懒惰和欲速之人”了。
第三,写散文容易,写出好散文不易。
我至今也没有写出过爆文,阅读量寥寥无几。因此也不敢把这一段的标题写成“如何写出一篇好散文”。我理解的优秀散文有以下几点:
1,形散神不散。这也是读书时代老师教授散文时唯一记住的一句话。散文洋洋洒洒,需要一条轴心来定向。这条轴心可以是时间,人物,某个事件,或者是作者的情感。所有内容围绕写这条轴心,不偏离,不跑远。
2,素材积累。素材是文章的血和肉。素材的积累靠平时的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一篇优秀的作品里可能包涵了许多历史和案例,这些都源自于作者平时的厚积。对于初学者,我认为写作最开始最需要多读书多经历。
3,语言优美。散文又叫美文。优美的需要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它反而是质朴的。朱自清的文章给人清澈利落的感觉,文字所呈现的形象细节具体丰满但不臃肿,娓娓道来。
写作尚未入门,纯粹个人见解。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写作以来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