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晚上九点,简书理事会举办的第四期读写营第三节课,由小说伯乐“冬天开的猫”主讲小说冲突。以下是这次讲课主要涉及的内容。
冲突是小说的必要条件,一篇没有冲突的作品就不能称为小说和故事,只能说是一篇散文或是记叙类的体裁。如果说生动性和情感表达能力是一篇小说动不动人的关键,那冲突性就是这篇小说能不能够曲折的条件。冲突就是要意想不到,要突然发生,要与原本在描写的情境能产生对比或反差。前面的铺垫不要太过明显,我们在第一集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坏人,那也就不会再有想要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
在小说中冲突需要对比,好事跟坏事对比,活着跟死亡对比,快乐跟伤心对比,而前者就是在冲突发生之前下的铺垫,后者就是在铺垫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突然出现的意外。能明显让读者感受到前后反差的就能称做是冲突。如果冲突写得好,就会让读的人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就需要气氛来去营造。
冲突的大小不是重点,重点是冲突不能断。顺着故事的发展来安排各种冲突,我们可以把冲突理解成对人物和事件的一种阻碍。
环境冲突。就是没有预期的一件事情突然出现了,并且对人物接下来的行动产生了阻碍,阻碍可大可小,前面的铺垫越安静或是越快乐,当冲突一出现的时候带给读者的紧张感还有震憾就会越大。先让读者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情境当中,再突然来一个意料不到的阻碍,紧张感才会更强烈。铺垫是前戏,而冲突就是高潮,前戏的气氛还有动作若是描写得够好,那高潮感才会越强烈。
记忆冲突。先将剧中人物表现得和正常人一样,再借由一个触发点把他拉进痛苦的回忆当中产生冲突,只要他表现出来的和原本读者看到的他有一个明显的对比,那就能叫做冲突。
主题冲突。可以直接把冲突写在标题上,标题就代表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如果整篇主题或人物就是一个大冲突的话,可以试试从标题就开始埋下悬念。当重要人物一出场的时候就自带冲突,以人物设定为阻碍背景,去描写阻碍下会发生的各种小冲突,直接用能吸引主读者的反差角色去留下读者。除了人物本身的冲突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冲突主题,只要足以为另一方带来阻碍或对比的立场关系,都可以称作是冲突。
关于情境感和生动性
气候方面:气候也能做为反差式的描写,写得好就能成为文章的主题,替小说增加可看性。
光影的情景投射:一段情节的使用,打光的背景也是很重要,越阴暗的行为,就用黑暗的背景去描写,当一个人正在和内心做冲突的时候,可以从晚上开始,一直写能够引起他冲突的回忆,当他决定好接下来能够怎么做的时候,天也在这时亮了,这就是呼应的一种形式。
直喻代替比喻:一旦小说当中出现了“可能”“好像”“似乎”这种词,那这篇文第一眼就无法取信于读者,所以我们要将这种比喻性的词,试着去转换成直接性的说法。把好像是这样,变成就是这样。把所有的可能性直接换成确定性,是让读者最直接感受到画面和情境的方法,比喻性是一种叙述,而确定性才是作者要呈现给读者的画面。
演说力的转换:生动性和情境感是为了增加小说中的画面呈现,但是我们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画面感,许多地方我们只需要做出交代,而不需要用画面去拖住读者,这个时候就只需要用叙述的方式去将这件事情一笔代过,因为不重要的画面就不需要给他太多的镜头。为了阅读上的流畅我们就要用说的,去取代用演的。
无关主题却又在情节以内的概要,我们就可以只用说的,而不用去演出来。当我们懂得将不重要的内容快速略过时,才能把想要加强的主题突显出来。一篇小说不能全是演,适当的叙述和说明是对读者的交代。重要的,需要看到具体画面的我们就用演的,不重要的,只需要提一下下的,就用说的。所有的场景都会有演示,和说示,全看那个场景对于主题的重要性
简单归纳:要抓住读者,必须制造冲突,前后尽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给读者带来一种冲击感。关于小说的生动性,需要“说示”和“演示”。对主题不是很重要却又需要交代的,就用“说示”;对主题相当重要的话,就需要用“演示”,形成画面感。并不是处处都要用“演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