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之让学生喜欢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读完于永正老先生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后,就可以说:“不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是的,就是这么绝对——越是工作久了,越是入世深了,越是发觉“被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一褒奖是多么至高无上大道至简,师道如此。
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一个老师要怎么做才能朝向学生喜欢的方向?师道何方?
于永正老先生认为首先是做一个“甘草”一样的老师。甘草,初读到这个字眼,我先是一惊,再是一乐,多么有趣的比喻啊!古书中这样评价甘草:“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甘草性温、味甘。倘若一个老师温和、友好,善解人意,像甘草一样,哪有学生会拒绝喜欢他呢。
其次,于永正老先生倡导在行为和动作上向学生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爱。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老师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言行中吐露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时,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喜爱。爱是相互的,做老师的要首先喜欢学生,才能被学生喜欢。
第三,于老先生认为“是师非师,是课非课”。其实也不难理解,就好比“水至清则无鱼”,一个老师如果过于一板一眼,注定无法走进学生的心中。在此,于老先生强调当老师要善于俯下身子,和学生一道,把自己也当作班级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做值日、演话剧、共商班事。
第四,于老先生希望老师能童心不泯。老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教师是离赤子之心最近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少一些刻板教条,多一些天真烂漫,坦然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赢得孩子的心。
第五,于老先生倡导老师要行无言之教。何谓无言之教?汉代班固这样说:“教育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宋代的李邦献这样说:“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老师身正,学生自然正,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第六,于老先生号召老师多用激励。教育在于唤醒灵魂,而激励是最幸福的方式。在激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兴致勃勃,昂扬向上。
第七,一个老师最根本的立身之道是把课上得有意思。在课堂上让学生时常恍然大悟,挺有意思;学生学得轻松且快乐,有意思;学生书声朗朗,有意思;学生收获满满,有意思......总之,老师要打造自己的课堂,在专业之上讲出趣味,讲出风格。
第八,于老先生认为老师别忘记追求“明天的风景”,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师者本是人,我们也要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有追求、有理想,雅致有底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于老先生谈到“文化”,文化是知识、涵养、人格、情感、气质的总和,它由我们打造,又反而滋养我们。身为老师,在以文化人的同时,也要以书为友、以笔为友,努力成为文化人。
于永正老先生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书中,讲了这九点,九九归一,达成这些,我们岂能不受学生喜欢呢!书读至此,更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