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本来已经有很多了。可是,人们还会莫名的给自己找很多苦头吃。
人性不是趋乐避苦吗?是的。但当人们未能认清楚乐在何方的时候,就很容易奔向苦。
全民焦虑着一个焦虑。
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结果呢,可怜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失去了快乐的时候。
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好的对象、生好的孩子……
一个人的这二三十年过去了,消停过吗?时刻都在战斗状态中——若不争抢,好的机会就跑掉了。
跑掉了又如何呢?那可不得了,上不了好的学校,孩子该如何生存?
我们找到了全民焦虑的根源:对生存不下去的恐惧。
或者还有另一个根源:害怕成为了人下人。背后的逻辑是:成功,一定是居于人之上。而幸福呢,竟然是优越感的结果。
优越感是什么呢?你没有的,我有。我就感到比你优越。
在某种层面上,似乎是说得通的。所谓动物的生存法则——谁掌握更多资源,谁就拥有更大的生存几率。
然后呢,谁就确保了安全感。
说了一大圈儿,我们的这些焦虑,竟然是指向了生存问题?我们为生存而感到惴惴不安?我们对此没有安全感!
所以,这一届孩子长大后开始生下来下一届孩子,又一轮的争夺战又在他们那些孩子身上开始了。
这就像一个人在不停的追逐一个前方的东西,追了好多年,到头来都没有功夫想一想:我为什么要不停的追呢?
这就像一个人推着大块的石头从山脚下推到山顶上,石头滚下来,然后继续往上推,周而复始……
他是着了魔吗?为何这么跟自己过不去呢?还是他吃饱了撑的,要消消食吗?
我们在没有能力认识到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价值的时候,就会押宝到对考试成绩的竞争上。
我们忽视了强大成熟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把孩子当做学习的机器令他们开足马力从不停歇,这时候,孩子不在是一个人,他们俨然成为了一个工具。
家长的眼中,已经看不到孩子,看不到一个人究竟需要什么,一个生命需要什么。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家长自己的安全感,却忽视了一个孩子真正的需要。
也有的人是用疯狂工作来满足安全感的,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一种防御机制。但是,孩子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