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了《蛙》,才真正体会到莫言的重量,很小时候偷偷从报纸的连载上看过《四十一炮》,但那时候我太小了,只是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所有已经认识的字。
莫言真的是出色的。有时,他的故事感觉不像故事,因为没有故事的痕迹,是自然而然的去向该去的地方。不会用尽全力,是不费气力的真实。但如果只用真实,似乎又埋没了他恢弘的叙事结构里那些五彩缤纷、自由驰骋的才华。
读《蛙》,就好像你面朝大海,看它翻腾,永远也看不够、看不厌似的。看似每一次都卷浪而来,重重地拍打岩石,但每一次却都是不同的,千变万化,简直魔幻,于是又像极了在讲故事。思想和语言都在真实和魔幻的世界里自由狂欢。
故事中的人物,都隐藏在平静的海面下,裹挟着泥沙的浪潮拍岸而来,把他们都带去不同的方向,做各自的挣扎。但所有的主题都在蛙,在那个充满情欲和生殖的池子里。计划生育的强制实施与民众的奋力抵抗,戏剧又魔幻,期间又有重男轻女、生育、伦理、女性意识,天理和人欲的博弈,时代人生活在时代的多重矛盾里,刚从这个矛盾挣脱又陷入下一个矛盾,从历史看一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时代看历史,最终只是一场轮回。
展开书,走进心里的有孙猴子一样的姑姑,有让人怜让人痛的悲剧人物王仁美,有技艺超群的民间艺术家,有痴恋小狮子,还有堂吉诃德的陈鼻。对姑姑,她的才干,她对旧时糟粕的接生婆文化的宣战和抨击,都让我觉得她是孙猴子一般的人物,金箍棒在手,打一切妖魔鬼怪。
我特别希望姑姑可以走孙猴子的路子,大闹天宫,与天齐名,腰杆子倍儿直。我敬重她,佩服她,可是越到后面却越气馁了,就像五指山和西天取经驯化了猴子一样,wg、计划生育也把姑姑这样一个妙人毁了。一开始她救人,后来她“害人”,“害人”是为了救国,救人。
人的思想和眼光常常被时代局限,能跳脱出来看世界的是少数。然而姑姑最终没有成正果,那是一个付出没有回报的年代,不但没有正果,还被钉上了灵魂的十字架。也许作为人,姑姑失去的,对人、对生命的怜悯、对正义的坚守……太多,她失去的实在是太多了吧。
对于王仁美,我一开始是极厌恶的,觉得她的脑子一定缺根弦,后来看明白了,才越来越热爱。她是生活中一股残忍的真相,一种赤裸裸的真实。真相常常不中听,不中看,而人早已经学会用自我意识来矫正。我们赞赏的那些聪明,圆融,都是人工的,是一种屈服和妥协。可是当王仁美这样一个不加矫饰的人走出来的时候,她正是我们本来的样子啊,可我竟然厌她、恨她,差一点没认出她。她是莫言给我们的礼物。
……
不知道为什么,合上书,感觉又繁华又虚无。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本来的调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