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过,又到了酷热难耐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关于避暑的话题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心静自然凉”了吧!
内心平静,是否真能感到凉意?我无法得知,毕竟我不曾用这样的方式去度过漫长的暑季。但我深知,如若内心焦躁不安,即便是在吹着冷气的室内,还是会感到燥热不适。
那么,是否真有人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呢?
想起了生活在古代的人们,那个时候还没有空调,风扇之类的设备可以用来降温吹凉,却也能安然度过暑气炽盛的夏日。老百姓们主要靠摇扇纳凉,扇子多是用竹子编制而成,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听起来颇为文雅。文人墨客则会在扇面上写诗作画,在盛夏时节内心还能有如此闲情雅致,当真难能可贵,心静如此,自然得以乘凉。面对炎炎夏日,古人可以做到心静而不躁动,自然不会觉得有多炽热,而现代人却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将这种珍贵的品质遗失了。
想到每逢期末学生们在图书馆前排着长队等候的画面,甚是疑惑,他们为什么非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而不是选择去空教室或在宿舍复习呢?得到的多半是“只有图书馆才有学习的氛围”之类的回答。
偶尔,出于好奇,我也会问那些在图书馆里待了一天的同学是否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大都会不好意思地摇头。看来,即便是在图书馆这般学习的好去处,也不一定会让所有人都能心静如常。
还记得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悉心授课,坐在下面的学生大多却游离于课堂之外,并未用心去听,更有甚者还会觉得内容无趣而倒头即睡。心不能静,在学习氛围最好的讲堂之上,依然不能带动求知的渴望。诚然,良好的学习气氛固然重要,但一颗能真正进入到学习中的心才最为关键。
心静是一种状态,静心是一种境界。倘若在生命中的任何时刻都能做到内心平静而无纷杂,那便可以称得上是静心了。
林清玄写过一个有关静心的故事。
两个有烟瘾的人去找禅师学习打坐,休息时间被称为“静心”。此时也正是烟瘾最大的时候,两人忍不住想要抽烟,便去请示师傅。
乙问:“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傅大怒,对其一阵呵斥。
甲问:“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傅听了很高兴,说:“当然可以。”
这个故事说明,静心不会受限于所作何事,全然取决于心的向往。
心若不静,哪怕在万花丛中走过,也无法嗅得花的芬芳,不能觉知花的美丽色彩;即便登临高处,俯瞰大地,眼中也不过是脚下的寸土,怎能觅得远方的风景?
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能不失高洁的品行,诸葛亮卧居草庐亦能辨析天下之事。他们身居我们看来并不舒适的住所,依然可以安于自己的内心。如此看来,能否静心实在不该归咎于环境的好坏。
佛教禅宗关于静心的解释最为简单明了。出家人应当怎样修行呢?答曰:“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听起来让人颇感神秘的修行竟然与凡人的日常无异,实在令人诧异,甚至有些怀疑这样的解释有无道理。
实则不然,多少人在吃饭的时候不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认真品尝,却抱怨今天的饭菜不如昨日的美味,或是在还未吃完便将剩饭倒掉,丝毫没有用心体谅食物的来之不易。大多人在睡觉的时候心亦不能平静,尽管已经做好了休息的一切准备,脑海之中却还在为今日的琐事烦恼,对未知的明天倍感焦虑,如此心境,怎能安然入睡?
静心难得,常人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到达,现代人能做到心静就已经很难得了。怎样才算是心静呢?
放下执念,专心阅读一本好书,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忘掉烦恼,陪同家人一起散步,用心感受爱的怀抱;抛开过往,以一颗欢喜心过生活,期待着拥有美好的明天。
在这个漫长的暑天,愿我们都不会被热气所扰,心静如水,淡然处之,真正感受“心静自然凉”的诗心与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