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漫画,最初的记忆还是小时候,看家里收藏的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岳飞传》《唐诗一百首》等小人书连环画。配着精良的图画和解说,看起来也特别有味道。
再后来,就是小学时候通过同学看日本的《哆啦A梦》、字典大小的《七龙珠》、精装彩画版的《西游记》等;初中的时候接触了台湾王泽的《老夫子》。因为乡下世界的逼仄,接触的漫画实在有限。有时候实在无趣,连环画被我翻了又翻,书皮都掉了,就在这些漫画的世界里寻找短暂的慰藉,也挺好。
但,自从踏入社会后的这些年,我已经很少看漫画方面的书。
系列连环画《三国演义》剪影这么多年不看漫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提不起精力和兴趣重拾那份简单纯粹的美好;一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始终对漫画有个偏见,总觉得漫画是画给小朋友看的。
然而,在蜗牛读书上无意间遇到了网络红人二混子的历史漫画系列,再次点燃了我对漫画书的好奇和喜欢。它就是这本封面看起来蠢萌蠢萌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豆瓣评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是由自媒体网络红人二混子操刀,以“中国历史”为题材而集结的一本趣味漫画系列书,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触、蠢萌搞笑的画风,以及浅显易懂、极简风格的叙述方式,将春秋战国、大秦帝国到楚汉之争这段数百年的历史,重新梳理层次分明的展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全新的视角,通过自己的创意,将“校园班级”思维这个微观的模式,套用在春秋战国这段宏观历史里,巧妙的用另一种现代视角,让两千年前的每一个相关的历史人物鲜活的以“学生”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历史的结构和脉络,在娓娓道来的画幅里更加清晰可见。
漫画中的解说和对白,恰到好处的穿插使用了一些当代网络流行元素用语、表情和动作,让这部漫画更加贴近生活。幽默而不戏谑,娱乐而不低俗,浅显而不肤浅,这就是我一读上便喜欢它的理由。
漫画插图不过,网上也有人痛批《漫画中国史》内容浅显,没有深度。拉低了历史的学术的严谨性和品位层次,抹掉了历史的相关细节。用漫画勾勒的图像多少有些媚俗和恶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那些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叫兽和所谓砖家,看热闹不嫌事大。他们总觉得所有人都应该一本正经的捧着文邹邹的史料认真研读,才不浪费“历史”的厚重性。但是,在信息化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那种读书人关起门来一心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的场景,已经不太现实。
历史的痕迹过往就停在那里,研究来研究去,膨胀之后也就那么多。怎样创新,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这门学科是每个历史从事爱好者都应该思考的事情。陈旧的文章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和探索,所以有趣、有料、有创意的内容和解读,正在进入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越简单它就越美好。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于丹的说《论语》,易中天说三国、袁腾飞讲历史、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等这些讲著内容如此受读者拥趸的原因,他们触到了痛点。
这本漫画的作者二混子是一个资深的80后历史迷,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用户公众号“混子曰”的经营者,他曾经一度深陷传统冗长的历史史料而苦恼,2013年,他开始注册公众号,以“怎样更加生动叙述历史书”为初衷,每周更新一篇“历史剧”类型的漫画,目前为止公众号里的每篇推送都已高达几十万+,受众多以90后00后群体的年轻读者。
有趣、有料、有创意的内容,永远不会缺少读者。从《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来看,它让更多的人从这本书里知道了某段历史的镜像脉络、趣味和多样,让更多的人愿意主动去了解一段相关的历史群像。它也因此,才显得更特别,与众不同。
所以,抛开所谓的学术性和严谨性而言,《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是一本你一定爱看的极简漫画中国史。它也完全可以作为孩子入门历史学科的第一本漫画手册。相信我,这样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