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荀子《大略》之“上好富,则民死利矣”有感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10:05 被阅读0次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治)乱之衢也。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绝矣,绝故旧矣,与义分背矣。”上好富,则人民之行如此,安得不乱?

【译文】君主爱好义,那么民众就暗自振作、端正自己的言行了;君主爱好财富,那么民众就为利而死了。这两点,是治和乱的分水岭。民间俗语说:“想富贵吗?忍着耻辱吧,道德败坏吧,与故旧一刀两断吧,与道义背道而驰吧。”君主爱好财富,那么人民的行为就是这样,怎么能不乱呢?

以上是一种翻译,里面有一个“治”字,这一个字到底有没有涉及到这整句话的翻译!也是因为“羞”字不能明确它的意思才造成的!如果“羞”字明确意义,那么“治”就可以定下来是有还是没有!

咱们暂且不论这些东西了,这句话的整体是如何的也不影响我们去理解要表达的本质,因为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上面的价值观决定了下面的意识形态,也把人性中的恶说出来啦!

我们都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就比如我们当今社会的追星这个现象一样,这是人性当中的一个弱点,他们崇尚较高地位的人,较高权力的人,较有物质基础的人,他们认为那些人是很牛的,是很厉害的,所以说普通的人会被他们所影响,进而把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人性都彻底扭曲掉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为什么物质追求的那么厉害?不就是因为上面不正吗?上面对权力、物质的追求是人都能看得到,利用职权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做一些伤害民族的事情,做一些伤害百姓的事情,这些唯一的出发点就是他们欲望的膨胀,他们对权利,对物质的极度追求!

进而造成了普通的人也觉得权力,金钱,物质是他一生所应追求的一切,所以社会形态就变成了如今现在这个普遍都不喜欢样子了,连孩子都是这种想法了,这不可怕吗?这不成了畜牲一样的东西了吗?更严重一点的说,现在的大部分人连畜牲都不如了,没有了人作为人的一些独有特征,还能说什么?还能谈什么人类文明?

一个比一个,你有1000万,我得有两个亿,你有两个亿,我100亿都不满足!你娶个老婆一米六,我得娶个一米六五的,你娶个一米七的,我就娶个一米七五的,其他的啥也不管了,就是我得从数据量化上比你强,脑残的攀比逻辑,无道无德的垃圾!

而且腐败为什么屡禁不止?还不就是价值观扭曲的原因,从上面都是这样的!下面的为什么屡教不改?因为他的上司就是这么个东西,他要是改了,他就在那个立场上呆不下去,所以说再加上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东西,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观操纵着,他们只会随波逐流,即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咱们试想一下,上面的那群有权有势的人,他们的心术不正,如果你要是保持着那种善良,那种不与人争,这种情况下,你能活下去吗?普通人被上面那群人欺辱的都不像样子了,你想想他能不反抗吗?他就是变成畜牲,去咬你一口,然后被打死,那么他也觉得值得了,谁都是需要尊严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因为他们被欺负的太狠了,所以说久而久之,他们也变成了像上面那群人一样的畜牲,以普通人心性来说也只能那么干,否则他们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咱不能把人都按圣人的心性来推定,那是不对的,如果都是圣人心性,那么那还有这诸多问题?还需要治理?圣人言论不就是为了治理俗世的吗?

所以有权有势的人,在高位的人,你们就当个人吧!做点好事,也给社会一点阳光,让咱们普普通通的人有一点活下去的机会,有一点感觉到温暖的机会,也算你们给这个社会积德了!

都说如今的人没有人情味,为什么会没有人情味呢?因为有权有势的看不起无权无势的,这样的情况下叫咱们无权无势的如何对你们有人情味?舔狗?奴才?那也不对啊!

你们有权有势的不思悔改,没有仁义!那么久而久之下面能怎么办?只能用一切办法去对抗,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而已,那就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不仁不义制无仁无义,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然后你们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你这不是扯吗?

上面有仁义,下面有几个会背道而驰呢?条文要执行公正,谁会私下以死相抗?鸡蛋碰石头都是不得不的情况下的选择!底层也清楚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没傻到不能明了这点东西的地步!

还不是被你们逼出来的?如果上层出100人,下层也出100人,我告诉你上层可能都找不出一个可以称为人的人,下层多少还能找出两个三个的!你要是把人的标准降低了,那么猴子都能是个人了,那么咱也就不用谈“人”字啦!

当然了,这说法的数据可能有点过分了,可是上下阶级的对比与这个数据表达的本质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们想想咱们的社会,农村人是不是在城市人后面一步步变成现在的状态的?他们当年可怜呀!自己不变的后果是什么?自己不变,连子孙都活不下去了!

所以说啊,想治理就从有权有势的开始治理,平头老百姓不需要你们来治理,他们也没多少兴趣做坏事,他们也没有本事去做多大坏事,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都不算事!他们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只有随波逐流!

杀鸡儆猴不好使了,因为鸡太多了!何况鸡是谁杀的啊?是猴子杀的!那么还儆个啥猴?都成了糊弄舆论的东西啦!

你们看看现在的几乎所有的好处都给有钱有势的了,别管是直接给,还是用非道德手段输送的,无实际利的事情全往老百姓身上扯,难道就是为了敷衍啊,而且为老百姓做点事情都是为了给腐败找个名目,对百姓很少有什么好处!说你们天天忙的要死,但是在广大普通百姓身上的成果呢?“为人民服务”不是为某一人群的利益服务!

你们不缺这点脑子去想明白这是为什么?也不是眼瞎!是心瞎了!你们得想一想,你们的心坏到了什么程度了已经?还天天的往自己脸上“搽粉抹脂”,拌的像个人一样,那下面掩盖的是个什么东西?

相关文章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三)

    原文: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杀之以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

  •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

  • 写作训练营21/15--平衡而长驻

    《礼记·曲礼下》:“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荀子·大略》:“平衡日拜。”杨倞注:"平衡谓磬折,头与腰如衡...

  • 诗|死在路上

    题记:今天读城北听雪大作《初春,南方茶花盛开,我却怀念去年路过的西藏通麦天险》,有感。 总是要离开 死则死矣 但我...

  • 荀子·大略

    【学究】 荀子《大略》文章很长,读起来也有些费劲,本想分开解读,只因为内容连贯难以分割,便一次性解读。 ...

  • 有感小记

    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饘粥不足,衣 则竖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安取此? 出自《荀子·大略》 ...

  • 杜娟读《教条示龙场诸生》有感

    杜娟3日读《教条示龙场诸生》有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里的立志是立圣人之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闲则闲矣。...

  • 富有天下丨《盗跖》章三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

  • 【玛雅天赋学院】kin198 电力的白镜子

    荀子曾在《劝学》里这样写道:“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我们只要不断...

  • 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诗评

    众鸟飞尽,则势交名利之徒远矣,孤云独闲,则经世济民之心息矣。相看不厌,则人我是非之虑尽矣。太白以不世之才,负孤高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荀子《大略》之“上好富,则民死利矣”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bx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