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史春妍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直播时,我们正在讨论幼儿园教师招聘的问题,断断续续的听了一会儿她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片段,惊叹于知道朗读的细致,惊叹于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中午那会有空了,就把这节课找出来,听重播。里边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内容,再次让我震惊。我们早已见怪不怪的种了一棵葫芦,和结了几个葫芦,在史老师的询问下,我才发现,这都可以成为问题?然后她借此来让学生指一指什么叫几个葫芦,什么叫一棵葫芦。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然后又问道葫芦的叶,花,藤,葫芦,有什么共同点,逐步引出,它们都有草字头,并且补充,叶字的繁体字葉也是有草字头的。又说因为葫芦它本身是一棵草本植物。多么自然的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然后又指导学生观察,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作者用到的那几个词:绿叶他用的是长满,小花他用的是开出,长葫芦他用的是挂了,并让孩子用手比划什么叫挂。多么的顺利成章,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并让学生学会了嵌词造句。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然后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们说葫芦一个都没得到。她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答,”一个一个都落了”。就是这个”一个一个都落了”,她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来解释。直到孩子们能解释清楚了。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课上史老师很自如地渗透自言自语的”言”和“语”的分析,再次涉及到“言”的繁体字,上边有个舌字,这点我也受教了。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教学写生字前又播放了握笔姿势的小视频,口诀,非常的暖心,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让人觉得非常的顺利成章,轻松自然。
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然后她在指导孩子们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指导的“我要的是葫芦,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有几个孩子读的太好了,听着他的声音都能看到他的表情。听的我都想举手上去读,感染力太强了。
记得好些年前,我们一个老领导在评课的时候指出,语文课上听不见读书声,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确实,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们一直在给孩子们分析课文,总结段意,中心思想,把语文课上成了阅读课,很少有读书的声音。这节课上的多好啊,让孩子们通过读,反复的读,老师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孩子们有感情的在读,通过读他们就把课文给理解了。这种课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把语文课上该孩子们掌握的内容,还有一些延伸的部分,很巧妙的教给了孩子,这是一节非常巧妙的一节课。
我是数学老师,都喜欢听这样的课,我想语文老师,收获应该会更大的吧。
让我们打破常规,琢磨出自己的风格,打造出有自己风格的课堂吧!
网友评论
特别是低年级孩子,这样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
可是,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很多语文课,着重分析、总结,没有了语文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