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这件小事

作者: 王静源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1:06 被阅读19次

加入ThoughtWorks一年半,在前辈们的牵线搭桥之下,非常机缘巧合的参与了两本书的翻译,虽然加起来才10多万字,远远未到能足以谈翻译这件事的地步,但是希望仅从经验上,可以分享出一些真实简单的感受,给到有入坑想法的伙伴们一些参考。

翻译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答案肯定因人而异。就我本人来说,一开始是误打误撞纯粹图个名,然后发现翻译几乎就是比精读更精读的阅读一本书,你需要了解作者提到的各种术语,作者举证时案例背后的事实,有的时候为了一句话,查资料越跑越远像是发现新大陆。在这个过程中,且不论最终翻译的质量如何,一定会对原作的每一句话形成深刻的理解,因为你需要不断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至于花上这么长的时间精读一本书是否值当,那就取决于这本书本身了,所以这里首先建议有尝试意向的人,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内容,这对于克服懒惰这个天敌意义重大。

“有了Google Translate,还需要人工翻译么?”在机器学习技术红起来之后,很多人对翻译这件事情的价值理解就打了个更大的折扣,如果从前人们还相信书籍的翻译出版有信达雅的标准,现在大多数人估计认为翻译无非就是把Google Translate的译文随便调整下,能通畅地表达就行了。其实没错,还真就是这样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Google翻译确实大大拉低了翻译的门槛,这倒不是因为翻译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因为机器翻译大大提升了翻译的效率。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对技术敏感度非常高的学科,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e,简称CAT)的技术发展已经超过三十年,翻译实践很早就从纯人工行为转向了人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兴起和语料库的不断扩充和完善,机器翻译成为译者倚赖的工具,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发明和改善工具,原本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当然,这里不打算讨论机器翻译是否会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这个命题,感兴趣的可以回复交流,写这篇博客的目的还是为了说回翻译这件事情本身。

翻译是什么?

通常我们所讨论的翻译就是将某一语言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当中。更广义来说,它还可以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比如转换为手语,以及一种语言中不同变体之间的切换,例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翻译。但是不论怎么深究,翻译的核心终归是在译文中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果将人工翻译的过程拆解开,那就是阅读原文,理解原文,输出译文

理解原文

关于翻译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关于翻译实践的技巧也很多,但是这些无一都是聚焦在“输出”这个环节上的。而实际上,对原文的理解才是翻译的源头。这一点有多重要以及有多难,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最有发言权。

我们通常接触的原著作一般是非文学领域的,例如技术书籍或是商业分析等等。这类比较偏标准化文本的著作,出于其本身的写作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说清楚某个问题,介绍某种方法,或是表达某个观点,大体都是表意清晰客观,语言规范且较少存在歧义的。在上下文和逻辑的帮衬下,要准确理解原文并不会太难。如果碰上句式结构复杂,拿不准断句和原意的时候,Google Translate 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以英译中来看,谷歌翻译的译文虽然无法直接拿来用,但是不得不承认,机器学习输出的译文对原文的理解准确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并且,谷歌翻译对专业术语或是一些惯用表达的译语,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提升效率。

也千万切记,Google Translate的释义并不是完全make sense的,所以一定要不断联系上下文来看整体表达是否切意,对不通之处要寻求各种帮助来弄懂。如果译者自己都没有弄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只是语焉不详地照搬原表达,不知何以然,那么能让读者明白的几率就更小了。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下属:「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下属:「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下属:「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下属:「是我不好意思。」

输出译文

准确理解了原文,接下来就是译语的转化了。如果说上一个阶段要求的是对原语言的理解力,那么这一阶段需要的就是目标语言的写作能力了。写作能力越高,对目标语言的掌控力越高,在理解准确的前提下,当然也就可以更为精准地还原原文的意思。是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写作能力这件事儿不是看几本书就能立刻得到提升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打磨的技能。

这里推荐一下张凯峰老师的写作工作坊,或者是参与民间各种花样百出的21天不间断写作工作坊(现代灵修的一种),比如这篇博客正是这个工作坊的产物。

直译还是意译?

进行译文创作(如果翻译这件事情真的存在“创”作的话),永恒的问题就来了,到底是选择意译还是直译?

一般来说,比较遵照原文语言结构的译法就是直译,脱离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只翻译意思的译法就是意译。逐字翻译、直译、意译和解释翻译之间并没有非常清楚的界限,但是四者的顺序反映出了一个自由度提升的过程。直译好还是意译好,其实并没有一个高下之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翻译风格,直译能保留更多原作的味道和比喻,但是经常被人吐槽“翻译腔”,其实就是表达方式过于西化;而意译就像滤镜,对于目标语言的融合度更高,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也会丢失更多原作的风格,读者离原作也就更远一些。直译和意译的选择并非绝对,对于非文学翻译来说,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理论非常适合。我们的目的是将原作的知识和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以读者为中心),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那么我们能得到这样的优先级排序:准确、易读/易懂、尽可能还原作者的风格(例如幽默)。如果直译的结构十分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在保证意思准确的情况下,选择意译。

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这里有些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处理特定结构的表达时提供帮助:

1. 不要受困于词性

对词性的敏感(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是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不知不觉束缚住表达的枷锁。因为词性的概念建立在语言的表层结构上,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层结构恰好差别很大。执着于词性的对应会严重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

  • It took a long Presidential drive to get them talk again. (在总统不顾路途遥远,驱车前往调停后,双方才恢复了对话。)

这句话的上下文是叙利亚外长和以色列总理访美期间谈判陷入僵局,美国总统前往调停,译语里改变了long, Presidential, drive, talk等词的词性。为了确保可读性,一定要跳出词性这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的牢固概念。特别是使用Google Translate辅助时,机器翻译大体还是遵从了词性的对应,译者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2. 拆解句子结构,分合移位

切分、合并、移位是翻译中很常用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将原语言更自然地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对原文进行切分、合并或是调整词组/从句的顺序。

  • My father was not wrong in judging me too young to manage business of importance. (我父亲认定我太年轻,办不了大事。他算是没说错。)

原本很简单的一句话,译成中文后成了两句,但是表达的层次更清晰也更自然。再比如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 and counsel 译为“谢谢你的忠告”,因为两个词实际是一个意思,重复只是一种语言手段,翻译可以考虑合并。

如果想要表达更通俗易懂,可以尽量使用短句。短句是否一定就是好,这点尚存争议,也取决于译者风格。句子越短,意味着对原文的拆解越彻底,译者发挥的自由度越高,表达错误的几率也越高,原文的味道也损失更多。但同样的,句子越短,越利于理解和快速阅读。比如通过这一段的表达,效果可见一斑。

3. 被动语态的处理

被动语态是英语的惯用表达,例如 I was told that…中文里虽也有被动结构,比如上面这句话就可以翻作“我曾被告知……”,但是实际应用场景中,除非特意强调,例如“他被捕了“,通常并不会有事没事就颠倒主谓宾。我们需要意识到被动结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技术类书籍中,因为没有特定的主语,所以被动结构成了常规表达方式,翻译时什么时候应该转为主动,什么时候应该沿用被动取决于译者当下的判断,并没有直接的判断标准。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 被动转主动时,汉语中可以不需要主语;
  • 即便使用被动语态,被字有时也是可以省略的,例如“广告随处可见”,就算无法省略,汉语中还有其他助词可以表示被动,例如:受、遭、让、叫,等等,尽量避免“被”字连篇。

4. 增词不增意,删词不减意

增词通常出于两种目的:一是用更多的词解释清楚原意,例如前面提到过的long Presidential drive;二是增加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比如“而且”、“所以”、“于是”等等,使表意更通畅。

减词的目的是改善汉语行文,例如 He shakes his head 就没有必要翻译为“他摇着他的头”,“他的”两个字就可以去掉。英文中因为严格的语法结构,导致很多代词、连词和介词都不需要逐词翻译出来,减掉不影响表达的词是保证汉语简洁的常用手段。

所以不论增词还是减词,目的都是使表达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不是对原文的意思进行增减,在保证含义准确的前提下,译者自己可以把控这个度。

5. 校对。

翻译完成后一定要自己校对一遍!这点很重要!很多在翻译时觉得挺正常的表达,在最后校对时会觉得惨不忍睹。校对一般脱离原稿,这时的目的除了修改错别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表达。把自己当作一个陌生的读者,看译文是否达意。

建议

总结来说,对于偏标准化的专业类书籍,翻译没有所谓的门槛(英语四六级),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尝试的学习方式。最大的障碍只有懒惰和不求甚解(其实是一回事)。马上又要到年初大量书籍等待认领的时候了,一些个人建议:

  1.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选择的原著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2. 翻译的效率高低与专注程度正相关,因此翻译的时间尽量不要打得太碎;
  3. 针对专业书籍,最好创建并维护一个术语表,保证译语统一,特别是多人合作的情况下;
  4. 如果原作的格式较多,推荐使用markdown编辑器,Ulysses或者MacDown都不错;
  5. 魔鬼都在细节里,翻译过程中这点尤甚。格式、注释、术语等等细节问题尽量不要积压到最后一起处理,每一次的任务结束都尽量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因为最后校对阶段极大可能不会再逐句对照原文检查。

最后,引用张玳老师在引荐《精益扩张》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时,说过的话:“翻译是比较累的活,经济收入也不成正比,但是能带来名誉,锻炼语言,也可以磨练心志。”希望所有正在这条路上受苦受累的人,最终都能感到收获和乐趣。

相关文章

  • 翻译这件小事

    首先,引用张玳老师在引荐《精益扩张》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时说过的话:“翻译是比较累的活,经济收入也不成正比,但是能带来...

  • 翻译这件“小事”

    今天想要分享一件最近工作上遇到的事情。 公司有一份法律类的文件需要帮忙翻译,因为要的很急,我这边一直合作的日本人又...

  • 翻译这件小事

    加入ThoughtWorks一年半,在前辈们的牵线搭桥之下,非常机缘巧合的参与了两本书的翻译,虽然加起来才10多万...

  • 生活

    1.灵魂深处闹过几次革命。 父母不和这件小事儿 弟弟进监狱这件小事儿 初恋这件小事儿 第二次恋爱这件小事儿 高考这...

  • 翻译这件小事--有关极译 About Gieey

    翻译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因此而波澜不惊,传统模式以及市场监管缺失的环境下积累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久积成疾,几乎每...

  • 初恋这件小事,失恋这件小事。

    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患者的内心独白。 以及,她曾深埋在内心的过往。 <1> 开公众号这么久,写过周围很多人的爱情故事...

  • 初恋这件小事,失恋这件小事。

    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患者的内心独白。 ...

  • 擦黑板这件小事

    教育无小事:擦黑板这件小事

  • 这件小事

    今天有一件令开心过后有点烦恼的事儿,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烦杂甚至无所谓说与不说,但是我却想记录下来。 ...

  • 这件小事

    男孩喜欢女孩很久了。 喜欢像是易拉罐里的泡泡,咕噜咕噜地都快溢出来。 男孩有女朋友,不喜欢。玩乐可以,价值观的配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翻译这件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k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