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电视剧《都挺好》很火的,我也跟风粗略地看过几段,没看完。苏大强对子女们的强装欢笑,那是因为他对子女的某种畏惧心理在作祟。其实他是害怕孤独的,他的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正反映出孤独老人内心的一种无奈。
看着电视剧由然就想起了我的母亲。
今年正月底的一天,意外地看到手机上小妹发出的一条信息:“老佛爷驾到!”一阵莫名其妙之后,才得知母亲自己买了火车票去了沈阳,此刻正坐在她家呢。
小妹过年没回来,母亲是想去看看她了。
母亲是不识字的,真佩服她老人家的勇气,独自一人就敢乘长途火车外出,还没跟我们言语一声。部分原因可能是她不会拨打电话,不认识手机上的电话簿姓名,她用的手机号码是父亲留下的,只是有点奇怪她是怎么跟小妹联系上的。
旅途的辛劳没人知道,反正她是平安地到达了,二十几天后又坐飞机回来的,这一圈转得,简直能称得上一段传奇了。
这是母亲近两年来第二次坐飞机了,倒是很引起我的羡慕,此生我还没坐过飞机呢。
欣慰的是母亲也有时间、有心情出去玩了,劳碌多年,是该放松一下了。
清明节期间我回来了,当天因故没能回家看望母亲,预备次日中午回家吃饭的。第二天一早大妹就给我打电话,说她一会去把母亲接过来,让我也别回家了,中午就在她那儿一块儿吃个饭。
饭后大妹去厨房收拾了,母亲坐在桌子边跟我说话的时候,我看着母亲笑得很开心的样子,心念一动,拿出手机随手给她拍了一张照片,打开相册一看,效果还挺不错的。
我对母亲说,“看不出来您老人家还挺上相的嘛!”母亲笑而不语。
摄于清明节放假第二天看着照片上的母亲精神矍铄的样子,我从内心也感到高兴。
记得小时候,过大年以前,母亲总是会去父亲的单位一趟,那是一个大型水产养殖场。回来时会带回好多夹杂着大块鱼肉的鱼籽冻,倒下来足足有一脸盆那么多,不记得母亲是用什么容器装回来的。母亲说大锅里烧鱼是用铁锹做锅铲子用,吃的鱼都是从渔湖里现捕上来的那些鱼当中挑最大的来做的。
母亲从家里到练潭抄近道走的乡间小路,十几公里的路程,母亲是靠双脚走去走回的,回来时还背着那么重的东西,路途的艰难自不用说。我只记得洋溢在母亲脸上的喜悦,因为过年有好吃的东西了。
那些年的房屋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密封效果,室内的温度也比较低,脸盆里的鱼籽冻就那么在屋里放着也能保存好长一段时间,这可是别人家没有的好东西。虽然传说吃了鱼籽脑子会变笨的,我们的嘴巴却经不住那美味的诱惑,那段时光真的是好难忘啊。
十多年后母亲跟父亲一起度过了几年水上人家的单调生活。
那年父亲单位的一艘载重18吨的货运船只由以前的父亲和另外一个人合开,转为个人承包制,父亲就自己承包下来了。于是母亲就跟着父亲到了船上帮忙,跑长江支流及内河水上运输,有一年下半年内河枯水期还从枞阳大闸出去,到过一次外江。
水上行船,遇上大风大浪是免不了的,好在父亲的经验丰富,俱能有惊无险的通过,遇上紧张时刻母亲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在父亲的身旁。
那几年的母亲过了几年幸福平静的日子,平常就是在船上做些杂事,照顾父亲的身体。
几年后,单位改制父亲下岗了,木船也朽了,父亲就回到了他的老家束家墩。
由于父亲不懂农田的操作技能,也没有他的责任田,田间劳作除了力气活,基本都是母亲为主。父亲常因为琐事的不顺而时时的发脾气,母亲总是冷静的在旁劝说。父亲心情不好在外边喝酒很容易就醉了,回家后母亲也是默默地侍候他慢慢地睡着了才去忙乎别的家务。
父亲本是渔业出身,村里有熟人指点他可以去学养鱼籽,鱼苗长大了过年前后就可以往外卖,他也可以帮着销售。养鱼苗父亲是不用学的,这些他年轻的时候早就驾轻就熟了,只是没动过自己养鱼苗这个念头。
鱼苗长成的时候,必须先拉网把鱼苗分拣出来。穿着靴衣,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母亲和父亲一人拉着渔网的一头,慢慢汇合到一处,聚成一个网兜状,再把鱼苗进行分类。
水里拉网我没试过,很想找个机会体验一把。
后来随着父亲养的鱼苗越来越多,鱼苗塘也越来越远,母亲的劳动量也就跟着加大了。抽塘的时候,光是穿着靴衣长时间在淤泥里走来走去,强劳力也会很累的,母亲却没有任何怨言,一声不吭的坚持下来了。
也许劳动也算是一种体能锻炼吧,母亲的体质一直很好,绝少感冒发烧,村诊所是很难挣到她的钱的。
现在,田地早交给种田大户了。这几年母亲一个人还在收拾一些地势略高的旱地,种些应季作物。劳动惯了,闲是闲不住的,我们只能叮嘱她不能过分的劳累。
愿母亲和她的儿女们,《都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