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蒹葭
有一条神秘的河流,几乎包揽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最初的灿烂文明。沿河而生的神秘传说,和史实确凿的王朝更替,使这一片土地如珍宝般,被珍藏在河南这部种族迁徙流转的洪天巨著里。被我们时常抚摸,时常探索,世代传颂回味着。
也没有哪一个城市,低调得如一条随性流淌的河,即使被冠誉“小中国”。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集宇宙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成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小”中国,也是中国,何来此誉呢?想必定有道理。
这里是偃师,这里是洛阳,这里是伊洛两岸。我来过,我来了,我又来了。一来再来,一得再得。
有一首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们都很熟悉,它来自一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曲。它的出处是诗经《小雅·蒹葭》。
只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首极尽浪漫的爱情诗歌,跟咱有什么关系?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据考证,这里所指的“水”就是指黄河。
然而,自从我见了伊河,洛河,和伊洛河,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诗当指伊洛河两岸。黄河古以迅猛而得名,佳人在水中央一下试试?要命的。不信的话,我发一张一图。
伊洛在此汇合
就是这么美,再追溯到先秦时期,光想想就醉了。
跟着欢喜奔走的脚步,不按章法,就从伊洛河开始吧。
一,伊洛河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
以上信息来自百度。
经过洛阳的两条重要河流洛河和伊河在洛阳偃师市杨村合流,称为“伊洛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
关于在洛阳盆地交汇的河流的重要意义,“河图洛书”所承载和留予后世华夏文明密码,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形态和沿河文明:伊河与洛河交汇后成伊洛河,呈人字形。而就在这个夹角,偏向洛河的地方,即是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
洛河、伊河汇流冲积出的伊洛三角洲,孕育出灿烂的河洛文明。
最灿烂的人类文明大都诞生于湿漉漉的水边,华夏文明亦不例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即建于现在的伊河、洛河夹河滩西侧不远处。
二,华夏第一王都
华夏第一王都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偃师市二里头村,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我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有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国家。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确切历史记载,可以依靠的绝对年代只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一些西方学者和疑古派一度怀疑夏朝的存在,
怀疑禹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一条肉虫),甚至主张东周以前无信史,把中国的历史一下子缩短了一半,却有些让人不能接受。为此,国家在“九五”期间,把夏商周断代工程列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任务是要理清夏商分界与夏代的历史脉络。自二里头遗址发现后,学者们为此争论了四十年,经“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新的考古发现与史书的相互印证,专家们认定,夏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后来被商朝取而代之。这意味着我们几乎可以从二里头遗址摸索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了,明确写出了孔子和司马迁没有搜寻到的中华“家谱”。
二里头的发现,是一位学者徐旭生,唐河人。关于他的事迹与生平也可百度。
令人惊叹的人,在这个历经无数年,经过无数遍的地方。世代以来,有多少华夏子孙都不知道,我们最初的文明,就诞生在这里。这是照向后世文明的第一曙光,开辟华夏文明的第一条路。
三,商都遗址
我们所熟知的商都遗址,在郑州。有多少人知道,在偃师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商都遗址,而且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西亳。
在偃师城西1公里、距“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朝早期城址,这就是人们苦苦寻找的商朝第一个都城——西亳。
偃师商城是目前夏商时期布局结构最清楚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夏文化和商文化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也就是说,偃师商城的发现,再次确定了夏朝是存在的。
西亳又称尸乡:关于英雄田横的史诗。
田横: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刘邦称帝后,退居至荒岛隐居。
那个荒岛,就是田横岛,现在所属青岛辖区。
后来,刘邦招降田横。田横前往洛阳的途中,至偃师的这个地方,停下来思索。他觉得,刘邦之所以要见他,并非惜才,是因为对他很好奇而已。或许一面之后还是死路。于是,决定自杀,请随从带自己的人头前往洛阳复命。
后来,跟随他的五百壮士闻得此讯,全部自杀生死相随。
这史诗般的英雄事迹,现在还有当地的民间传颂。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那个特定的群体当中,才会发生这样特别的事情。为后人所纪念,所敬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难得。是的,难得。当今世上,这样的壮举,简直不可想像。
四,玄奘故里
在我国,有一部非常伟大的小说,不分男女老幼都非常喜欢,尤其是经典人物孙悟空。其中主题曲“你挑着担,我牵扯着马、、、”唱遍了大街小巷。而这部巨著的创作原型,即是来自玄奘法师的真实取经故事改编而成。
玄奘,俗名陈祎(yī),即是咱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确切地说,是偃师缑氏镇陈河村。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关于他的履历不再缀述。只感慨法师取要路途来回行程五万多公里,历时十七年,晓行夜宿,餐风饮露,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真经。
即使在当下这个交通和信息都极为发达的时代,听起来依然相当励志。潜心修行,专一致志一件事,做上十七年,想不成功都难。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有哪一个人哪一件事历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在玄奘故里的院子里,有一棵树,一根两叶,一半是槐,一半是皂角(可能有误)。据说当年玄奘法师西行的时候,这棵树就每年一点点生长的方向一直向西。突然有一年,树开始改变生长方向,向东长。果然不久,就盛传玄奘法师取得真经回到都城长安的消息。
也许,这只是家乡人寄予法师的一种乡思。而现今的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信有一种力量,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在头顶三尺的高度,护佑着圣僧的漫漫征途。
五,唐恭陵
这个没照片,出于自己的习惯,庙宇,陵墓不拍照。
偃师的确无愧于小中国之称,唐朝历经近三百年,却没有想到在偃师这个地方长眠着一位被追封的皇帝。这座帝陵关乎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中国历史上唯一称帝的女性——武则天。
而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她和唐高宗李治所生的长子——弘。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之长子。公元675年,李弘随高宗、武则天游幸东都时暴卒,年仅24岁,后被高宗追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杀的,也有人说他是因病去世的。李弘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李弘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生于唐长安城感业寺,也有人认为是武则天二度入宫后怀孕生下的。李弘的名字大有来历。隋末唐初,在道教民众中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说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来拯救众生。武则天把头胎儿子取名为李弘,无疑对这个孩子寄托甚厚。
上面是教科书信息。
恭陵旁边是李弘的妃子裴氏的陵墓,也被追封为皇后。
这是唯一一位葬在河南境内的皇帝,虽然是追封的。这让人不得不思索他扑朔迷离被人揣测千余年的死因,是暴病还是被亲妈所杀,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然而,出现的这个猜测却耐人寻味,为什么会有对于其亲生母亲的这种怀疑呢?
实在是因为他的这个妈太不寻常了,而在其去世十几年以后果然登基称帝。这不得不让人再次联想到身为长子的弘,如若不死,这个历史是不是会被改写呢?因为从史料上来看,他和其母亲似乎并不亲密,甚至于治政观点是相悖的。或者是,互不欣赏。
后来一琢磨,现在都流行追溯原生家庭。一追溯,果然不同凡响,他的妈厉害,他妈的妈更厉害。
无论如何,英才早逝也是身为皇子最大的悲剧。借用一句话吧:愿生不复帝王家。也许,现在李弘已轮回转世入某一个平凡的家庭,脱胎而生一个普通的孩子,享受着普通父母所给予的宠溺。
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心情,出去走一走,总是会有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或许就是行走于路上的意义。
华夏文明灿烂而悠远,身为子孙,有时间有心情去寻一寻根。探一探生命的源头,是一件于身于心都倍加获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end~
诗经悠悠,华夏千秋——伊洛河畔破土而出的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