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代:晚上练完瑜伽刚进门,吉祥已经在洗澡,幸福超级激动地把我拉过去看他画的作品:火车路线+站台,一边指给我看一边还给每一站起了站名,那个激动的小样子好迷人。这时奶奶在旁边提醒他去洗澡,大概提醒了两遍,幸福拿起身边画画的彩笔朝奶奶扔去,这种很没有礼貌的动作让奶奶很生气,奶奶随即拿起笔扔到了门外。幸福见奶奶扔掉了笔,开始大哭,我看他处于问题区,决定积极倾听,然后向奶奶道歉拿回笔。
我:奶奶把笔扔掉了,让你很着急。
幸福:是。
我:可喜欢那支笔了,没有了好难过啊。
幸福:嗯,我要笔。(情绪缓和些了)
我:(抛了一块建议的绊脚石,习惯思维了)那你和奶奶道歉,奶奶被你这样扔笔,觉得不被尊重了,你去道歉,道完歉奶奶就把笔捡回来。
这句话说完幸福开始大怒,跑过去要打奶奶,被我拉住制止了,并告诉他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可以的,继续大怒。(说教绊脚石差点没把我自己绊死在这啊。)
想着情绪激动时积极倾听没用,就拉着孩子的手,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哭,我时不时共情一下:好想要笔,没有笔好难过。(换着方式说了好多次,猜他不同的感受,但是总是感觉不对,他的情绪没有缓和)后来幸福拒绝我说话,对我说:别说了,别说话。
后来幸福提议去买笔,为了换一种环境让他缓和情绪,假装同意了,但是在小区里转悠的时候,我以“我害怕,我担心坏人把我们抓走”为借口要求回家,导致幸福一次次情绪激烈。
图片来自于网络心发现:
1 倾听彻底失败,总结以下原因:
1)面对孩子的情绪倾听是有用的,可现实生活中,孩子有时候是需要在情绪里待一会儿的。不急着去倾听把他从情绪中拉出来。就用动作,比如拥抱,或者用沉默来陪伴就好,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这种情绪的释放。
尤其是当孩子情绪激烈时,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在情绪里待一会儿,任何倾听都会无效。
2)道歉的建议其实是一个绊脚石,这个建议让孩子很有压力,并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防御机制立即启动导致情绪激化。
3)倾听成了控制的工具:我企图用积极倾听控制孩子去完成自己的目的:向奶奶道歉,要懂礼貌。但这种有目的的倾听立即被识破,用“你别说话”来抵抗我的倾听。
4)倾听的立场应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心揣目的,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从内心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去理解他的伤心才是真正的目的,即使孩子的情绪没有通过倾听得到缓和也是正常的,因为倾听想要表达的是接纳而非改变和控制。
2、发送真实的“我信息”,父母需要真实的表达自己
1)“我害怕,我担心坏人把我们抓走”,这样的话是隐藏的威胁性绊脚石,不是我信息。
2)压根不想去还带他假装去买笔,这样会让孩子更加失望,真实是亲子陪伴的基础,孩子需要知道父母的真实感受,父母的真实才会引导孩子的真实。亲子的基础在,技巧只是辅助而已。
3)当时不想告诉孩子自己不想去买笔,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害怕孩子情绪继续激化,本质上还是不能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自己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能够坦然面对情绪并真实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在亲子冲突时也会一点点关注到父母的需求与感受。
3、 哭本来是一种情绪,而父母的不接受最后使孩子把哭变成了工具使父母妥协,其实让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真实的去面对会让亲子更加真实。
面对娃的愤怒 接纳比平息更重要|Twins·P.E.T. 6我们深爱着孩子,却和孩子冲突不断,看见的都是孩子的任性,调皮,对大人的不理解;而孩子看到的则是爸爸妈妈的指责、不理解、不尊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错了,我们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沟通方式让爱停在了亲子沟通的两岸,没有随情感流淌到孩子与父母心里。
这些天一直被P.E.T.的神奇惊讶着,感动着,收获着,于是记录下我P娃的经历,为了将来有一个能够回忆起来的亲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