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在事物上求者?
回答大意:要做到至善,心要做到纯乎天理之极,并非在是某个形式上面!如何做的东西形式框架比较容易讲清楚,但是我们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能保持这颗心就是个问题了?例如说孝顺这个事情,如果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这个形式,一两天就可以说清楚,说好之后依葫芦画瓢就好,哪里需要学问思辨的功夫!又说,如果只是表面的一些形式,那么那些演戏的人在舞台上面所表现出来难道就是至善吗?显然不是!所以每个人学问思辨的功夫都应该是下在这一颗心上,当我们内心纯乎天理之极的时候,内心如明镜一般,可以行随境转,至善之心不动!
几点思考:
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内心本身没有一个精神的追求,只是东学一下西学一下,盲目的追热点,盲目的跟风,恍恍一生至老,终无所得!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做得长做得大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那里,短命的企业必定是赚快钱的企业。人也是一样,人不注重道德修养,即使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利必定也是德不配位也是守不住的。所以,人的成长也好一个企业的成长也好,必须有个文化基因。
一件事情,既是单独的又是整体的一部分。 我们去学习某些成功的做法,首先要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而后去判断每一件事情在整个当中的定位,最后去挖掘它背后的价值及指导思想。所以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将一个很成功的做法拿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去做的时候,却遭受到了挫折与失败,这都是盲目断章取义的模仿,不注重去探索一件事情的整体性与价值所带来的弊病!
养德修行,应该是一个人终身的追求!否则德不配位,即使获得权力和财富,到头终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是黄粱一梦!
和则可长,乐则可久,天地之性,长久而已矣! —《张子正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