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孩子爸爸就发了一条朋友圈,“今日立秋”。这是在晨起简单收拾后出门走路的时候,感觉到一丝凉意,他告诉我的。
我脑海中盘旋着几个字,“8号立秋”,似乎前段时间在哪里看到或听到后,在脑中生了根,根深蒂固的保留了下来。于是我脱口而出,“今天不立秋,明天才立秋呢!”孩子爸爸疑惑,“难道记错了?咋感觉是今天呢?不行,我得改改,不能用错误信息误导了看到的人。”说着停下来拿出手机,删掉原来的消息,新发一条“临近立秋天气爽”。
小小插曲过后,继续散步,小小的街心公园里拉伸一下,回到了家里。冲凉,拿出手机看看,接连看到微信群里有人推送文章,一篇是“立秋,看看二十四节气古画图”,一篇是“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怎么回事儿?难道一直念念不忘的“8号立秋”是错的?
赶紧打开日历查看,只想一口老血喷出!竟然真的记错了!天天教育学生和孩子对有异议、歧义或争议的问题,不要想当然,要动脑思考,要去查证寻找证据,要寻求正确答案,怎么事到临头,到了自己身上,这么轻易地就犯了如此简单的错误?
觍着脸不好意思的干笑着,找到孩子爸爸,告诉他真相。他皱皱眉,丢给我一个白眼儿,“我本来弄对了,你非得说是明天,算了,不改了。”
切!这也不能完全怨我吧?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那就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能做墙头草,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即使给出意见的别人是自己亲近的人,是自己尊敬的人,也要考证辨别,确定正确之后,再接受建议。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时候,事儿不大,也非常容易查证,可人们往往会不加思索的信任别人的一句话,或者自己并不靠谱的记忆,也不去动动手查证真伪。这种情况常在,意识到了,就要有意识的注意避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