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家人聚餐,姐姐们看了我写的《一盆肉丝面》,勾起了很多的回忆。很奇怪的是,那些温暖的记忆里大都是老爸的身影。老妈去哪儿了?难道是因为老妈以前对我们太严格,老让我们干活,所以记忆里第一时间美好的一切都只有老爸?
仔细想想还真不是这样,从小到大,老妈一日三餐的操劳,习惯吃老妈做的饭,尤其是各种面食,就像习惯空气和水一样。那些记忆虽不在最闪光之处,却是永远静静地陪伴着我们,并种下了爱的种子。
上学离开家那段时间,每吃到各种面—馒头、包子、饼、面条,都会感叹“没我妈做的好”。说世上最好吃的还是老妈做的面,一点儿不夸张。
家里孩子多,做起面食来会很费劲,光是把一大盆面揉好都一个大工程。而老妈又比较讲究,比如包饺子要按馅料确定皮的厚薄、软硬和大小,那时羊肉胡萝卜馅饺子最好吃,一定要皮厚小一些的那种;蒸馒头一定要保证酸碱适度,那时候没有安琪,配碱很关键,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每每碰上面没发起来或碱放多了,老妈都会自己唠叨好久;面条不能老吃擀出来的那种,有时要尝尝刀削面,有时要试试压面、扯面;烙饼要吃千层饼、发面饼、鸡蛋饼。总之,各种面,一个人的量好说,一次做七八口人的,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就连我现在写成文字都觉得累,不淡定。老妈真的是太辛苦了!
山西人会做面,老妈在我心中是地道的面食大王。但也是因为老妈太能干,我们五个姑娘只有老三烙的饼还不错,其他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把面食真正做好的,害得家里的几个女婿老提醒我们要“女!承!母!业!”,呵呵。
感觉这篇文章刹不住了,总想往下写,来日方长,慢慢来吧,连同那做面的手艺,慢慢学吧。
无意中打开记忆的大门满满的都是面,小时候虽没吃好饭也没挨过饿,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真是很奇怪的情结,随缘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
爱你们,我亲爱的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