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第一次听到“内卷”这个词,好像还是两三年前,那个时候它还是一个特别新的词,当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现在,它已成了热词,各行各业都在说,但自己其实到仍旧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大众对它有个定义,自己似乎又对它有另外一个定义,
【件事介绍】
昨天跟表妹吃饭,聊到近况时,她一脸苦相的跟我诉苦。
表妹刚入职一家财经类公司,主要负责公司平台内容编辑,公司成立有些年头了,传统公司的“基座”,想加盖互联网的高楼。领导呢,也算是行业老人了,很资深。
刚入职时一切感觉良好,但开始写内容时出问题了。表妹说,在以前的公司发布内容基本都是自己就能定稿发布,最多也就是领导看下大概框架内容,而新公司的领导则要求选题、框架、思路、内容、排版都必须他先审,他说没问题了才能发。
先过选题、框架和思路,然后编辑内容,审内容,审角度和思路。一切都过了之后,不急,领导还要逐字逐句的推敲用词。排版完毕发预览,预览阅读一遍后又有新发现,再修改一些地方.....
表妹直言,领导每天都已经忙成那样了,还要一遍遍逐字逐句的看。一篇文章要改个几次,直到他满意,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写就会有所不同。以前1-2天搞定的东西现在感觉要3-4天,自己已经写废了,每一次改动,都让自己怀疑自己。
“其实文章的框架、思路方向、内容基本已经OK了,但还是不行,还是要逐字逐句的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时间看过后,会给出不同的修改;那一刻,我有些崩了,我觉得,我和老板“内卷”了。”表妹说到。
不过最后表妹自己还是有说,对她而言还好,她能接受领导追求完美的想法,也有在不断反思可能是自己能力欠缺的原因,想着以后一定要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减少修改的次数。
其实这个事情在我们看来,倒没有很严重,不能说领导工作认真、追求完美是有问题的,只是说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觉得可能在管理方面需要一些沟通。
先讲讲这件事带来的一些不好之处
首先就是内耗;领导需要花时间一次次的审阅和修改,这占用了领导的时间。其次,表妹也要花时间不断的修改,也增加了这件事上付出的时间成本。
其次,下属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质疑,对工作产生抗拒情绪,担心只要做就肯定会做不好,打消工作积极性。
再有,有些下属就会开始揣测领导的喜好,工作就变成了如何满足领导的需求和喜好,这不见得就是好事。
其实,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好当,不只是要对自己要求很高,还要想着怎么正确的对待下面每一个下属。管理的技巧和学问,一直都是学无止境。
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什么样的?
首先先清楚,公司和团队需要的不是领导,是领导力。领导只是意味着你的层级比别人高,你更有话语权和决策权,但并不代表大家信服你,不代表你的行为对公司最有利。而领导力则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这些问题是需要带领一群人才能解决。
不要对下属一味的质疑和提出问题,不是嘴上说着一起探讨、民主,然后所有事情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办。
要学会抓大放小;领导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时间更宝贵,凡事没必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给予方向即可。一个人再厉害,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公司是一个团队,应该学会合理运用团队的力量。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下属;就跟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一样,你要知道你是他那个时候,还不如他呢。所以,对下属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要学会说自己不知道,即使你已经有了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动员大家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
要学会问下属“你觉得呢?”用来引导下属思考、推动行动;要允许下属犯小错,放权给他们,帮助下属成长,而不是所有的事都领导来决定。
作为下属,如果遇到类似的领导该怎么办?
先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看看是不是自己能力的问题;
寻找问题的根源,看看领导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寻求对应的解决办法。
跟领导直接沟通;可能领导也没意识到这些问题,或者有什么其他原因,多沟通,没准问题就能很好的解决了。
如果全试过了也解决不了,自己做衡量。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无碍,能接受,如果可以就继续工作,如果自己确实无法接受,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影响很大,那可能确实不合适,就考虑离开吧。
作为下属,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作为领导,提升领导力,最终所有都将归结到“自身成长”,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