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我们拿起手机就感到焦虑,我们放下手机,就更感到焦虑——题记
这三个时段 我不拿手机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很有感触,现在估计没多少人记得这首诗了。
但我突发奇想,如果把诗题中的“钥匙”改成“手机”,再对诗中的文字稍作修改,应该能成为一首反映当下人心灵状态的诗歌。
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拿走手机,更令人抓狂的。
实话实话,生活中,我对手机也颇为依赖,但我慢慢意识到:作为老师,作为父亲,作为读书人,有三个时段,我不能拿手机。
先说一个工作中遇到的事。那是一节作文课,学习人物描写,要求学生写自己的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写出这位老师的特点。
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X老师很忙,也很凶,上课时总是板着脸。有一次我回答错了问题,他正在训我。摆在讲台上的手机响了,他瞟了一眼,接起来,脸上立马露出了微笑,温和地说:“喂~~校长啊,您说。”
看到这样的描写,我哭笑不得,也颇感无奈。
确实,现在的老师也挺忙的,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有时确实会误事。
但我想,有四个字是老师的护身符,那就是:课比天大。
有了这四个字的庇护,我上课时从来不拿手机的。
有时领导找我找不到,就知道我去上课了。有事,下课处理。45分钟,是师生共有的,不能让手机打扰了课堂。
现在就算去看自习,我也基本不带手机。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读几页,看着学生们安安静静地学习,感觉挺好。
茶余饭后,是人们比较轻松的时刻。因此晚上7点成了很多公众号推文的黄金时间,各种微信群的消息在这时也此起彼伏。
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时段是一天中陪儿子的黄金时间。儿子会要求我和他搭乐高,和他捉迷藏,和他玩各种游戏。
在游戏的间隙,我总是拿起手机看两眼。儿子终于不干了,抛出一句话:“爸爸,你怎么都不认真和我玩!”
“怎么才叫认真?”
“陪我玩的时候不能看手机,要认真地陪我玩。”
这三个时段 我不拿手机儿子的话提醒了我,玩也要认真地玩。拿起手机就是玩手机,就不是陪孩子了。
那天饭后,老婆把我俩的手机都交给儿子保管,告诉儿子8点以前爸爸妈妈都不能碰手机。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排练了《狮子和老鼠》这出短剧,还好好地躲了几次迷藏,大家都很开心。
陪孩子的时候不拿手机,和孩子之间就多一份亲近。你总是习惯在孩子面前拿起手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沉迷其中,这不是父母想看到的。
如果你问我,一天当中最享受哪个时刻,我想应该是儿子每晚入睡后吧。
儿子习惯很好,每晚9点听妈妈讲睡前故事,一般10点前就可以进入梦香。
儿子进卧室之后,我把手机留在客厅,开启飞行模式,自己躲进书房,看一两个小时的书。
灯下的时光很惬意,纸质阅读给人以充实感。世事再纷扰,每天的这点时间总算是属于我的。
每天读点书,一个月也能读那么两三本。虽然这个年纪,很多书读完就忘了,但读的过程很享受,这也算是抵抗手机的一种方式吧。
上课不拿手机,陪娃不拿手机,读书不拿手机,写篇小文,再次提醒自己,却不敢提醒大家……我知道,手机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器官,是“拿”不下来的。
这三个时段 我不拿手机对了,说起写此文的起因,还是今早看了林帝浣的漫画展。通过他的几幅漫画,我感觉他也像我一样,是一位“既离不开手机,又抵抗手机”的人。他用他的画来抵抗,我没这么好的本事,就随便写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