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时常觉得自己很矛盾。
有时候不喜欢一个人呆着,不想总闷在寝室里,不想总死气沉沉,想多认识些人。
但又不知道怎么扩大社交圈,更害怕没人注意到自己。
每到一个新环境,就开始在心里盘算,寻找可以交谈,作伴,可以做朋友的那个人。
但令人失望的是,总是失败。
一直是被动的哪一个,等着有人主动过来,打声招呼,跟我结交朋友。可惜没有,一直等,一直等,人散光了也没有。
后来慢慢学着主动,这个人是不是可以做朋友。而这时,我想找的,只不过是一个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的人。
老王问我,喜不喜欢一个人吃饭。我说看心情吧。
“看心情,看什么心情?”他接着问。我说就这样的天气啊,我往窗外看了看,当时刚下过雨,天灰蒙蒙的。
嗯,我已经在答非所问了。实际上,我可以大方地说, 我不喜欢一个人吃饭。
但我没有说出来,我当然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如果说,去烧烤去吃火锅这些我十分热爱的,要跟一个对口味的人一起,我可以一个人。
但不用说,一个人会有多无聊。
只是,在餐厅这个人群密集度很大的地方,随便拉一个人,也比一个人强吧。
这时,怕的不是无聊,是尴尬。
02
所以,在进入大学后,我开始憧憬新的生活。不管多烂多惨,都是过去了。
我也如愿以偿地加了社团,学生组织。认识了许多人,好友人数也越来越多,动态经常一刷就是半个多钟。大学这一分组,成了建号以来好友最多的组别。
加社团对我这种不喜欢主动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工作上的交接,因为部门的关系,我们多多少少要有联系。
而我在这样的关系里,进进退退,慢慢试着跟他们融合,相处。
似乎,我认为是朋友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把他们单独分到了另外一个小组里。
只是,像大部分感情一样,会出现退潮期。部门换届解散以后,每个人都默契地选择结束这层关系。曾经以为可以深交的好友,也止于这个层面。
那些即便被划分到另一小分组的朋友,也没有幸免躲过退潮期。
对朋友的定义一直很模糊。以前,觉得我们能一起拼饭,一起打游戏就是朋友。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契合度要求越来越高。谈得来的,能听我说说话的,能接梗的,才算是朋友。
有些遗憾的是,这些人通常不会在一些场合出现。
比如,当我两只手都提着东西,该死的鞋带却开了;在餐厅吃饭,去买了杯水回来后却发现,餐盘已经被阿姨收走了。
而这些场合,有时却是跟契合度不那么高的人一起的。
03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条高赞评论。真正的朋友,是观点不同还能心平气和地讨论的人。
可是,在我心里算得上是朋友的人,我们会因为一句话,一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冷战几个月。
看到一些“朋友就是怎样怎样”的说法时,我发现,我都没遇到过。于是,我突然感觉,是不是我没有朋友啊。
即便如此,对于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的人,还是有需求。
怎么样才算真正的朋友呢?如果非要对这个问题刨根问题,好像也没什么意思吧。
给我发砍价的链接,给我发投票的链接,小游戏的链接,我都没有办法再发给谁。
因为我不知道有谁,能够接受我发给他这样杂七杂八的链接。
这个人,他知道,我会因为几毛钱跟卖水果的阿姨来回争执讨价,会不用考虑他是不是也不喜欢吃番茄酱,直说我不喜欢。
我愿意把每一面都给他看。
在他面前,我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可以毫无顾忌地大笑,不管牙齿上有没有粘菜。也可以毫不顾忌地告诉他,我今天穿了两只不一样的袜子,你要不要看一看。
而之所以没有把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谁,是因为觉得没有值得信任的人。或者说,是感觉,没有谁会愿意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朋友。
神经质,敏感,多疑多虑。有谁,能够忍受这样的自己呢?可我不想在你面前把自己伪装起来啊。
当我把自己扒开了,我试着把自己的另一面敞开给你看的时候,你看都不看,捂着鼻子走开了。
我只好再小心翼翼把自己缝好,把心收起来。
像阿平说的,我希望出现的人,不管是恋人还是朋友,对我包容一点。
有时候挺自私的,不管是在感情方面,还是生活中。
不愿意为别人多付出些什么,总想着别人都为我做了什么。包括被我冠以朋友称呼的人。
即便半年的时间没有见面,回到家也不着急赴约。心里想的,仍旧是要做多久的公交,要怎么打车,要去哪里吃东西,这些让我感到麻烦琐碎的事。
最后,
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对很多关系进行排除。
让我感到累的关系,让我觉得乏味的交际,能断则断。我不喜欢笑不出来的时候,还要强装笑。不如一个人呆着来得舒服,做一个快乐的死肥宅来得自在。
《没有人不比我快乐》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宁愿被错过,也不愿说,我有多么想和谁做朋友。
老王说我喜怒无常,阴晴说不定。上一秒还嘻嘻哈哈,下一秒可能就瞬间冷漠脸。
我没有朋友,我一个朋友都没有。这句话听起来很惨,很多人,包括我都不想承认,也不愿承认。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