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在哪儿看见过杨绛先生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也奉行这样的生活态度,尤其不爱跟人争。不是不屑,是骨子里的不愿意争: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来也没用!
这心理应该来源于我母亲。从小至大,我一次也没见她跟人争过。她不仅不争,也不躁。小事不躁,大事沉静。她待人和气,却也有原则,又不失热情。
我总觉得,她的沉静是因为她虔诚地信命。可是,信命吧,她一生也吃苦耐劳地与命竞争。
那年的清明节前夕,母亲在给我侄儿送衣服的路上逝于一场极意外的车祸。我至今都想不通,她那样的性格,那样的为人,怎么会遭遇飞来横祸?难道,躲不过一个命。
悲伤过后,到如今的八年中,我照常过日子,照常抚儿带女,可心上失母的伤痕只有自己能懂。
在这个世界上,我谁都不羡慕,只羡慕那些跟我一样年龄却还有亲娘可探望的人。
01
母亲的娘家离我家十里,是一个只有两姓的大村子。她家是大族,族中信佛,老一辈中,有不少中年出家的,到南京一带的庙里当和尚。
我有五个舅舅,一个姨妈,母亲排行第二。因为家里子女众多,又穷困,母亲十一岁才上了一年学,可十二岁,就一声不吭辍了学,帮姥姥姥爷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可自我记事以来,凡是跟我母亲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不赞她脑子聪明的。有一次我问她,“这些舅舅姨妈上学都不中用,就您脑子好使,反而为了他们,自己不读书,您亏不亏?”她倒不在乎,“那有啥亏不亏的,我年龄正合适,不帮着你姥姥姥爷干活,家里就过不下去。记住,孩子,人活下去可比上学重要!”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幸运。凭着中等的相貌,嫁给一个我父亲那样吃皇粮的国家职工,而且还长得英俊。更幸运的是,他们婚后情投意合,夫妻情深。从我那时儿童的眼睛看来,我祖父母也都很中意我母亲,她也敬重孝顺他们。虽然那两位老人家都是火爆脾气,干活儿都服我母亲的指派,从没跟母亲红过脸,动过气,尽管他们自己互相吵嘴。
02
没上学之前的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但有一个事印在了心里。
不知是哪年夏天的傍晚,吃完饭,月亮升得老高了。祖父母摇着扇子在大门外跟东邻西坊唠家常,院子里,母亲教我跟她干活,我那时叫它绾网子,是一个亲戚帮着揽的活。那时,祖父要看病,父亲的工资不够,需要一笔钱来支撑。
开始干活的时候,母亲先把一个网头栓在院里窗前的大槐树上,让我拿来两只板凳,她坐一只矮板凳,我坐一只高板凳,她织网,我帮她递绳子。月光还真是亮,母亲几乎没有织错过,还省了不少灯油。也许怕我寂寞,也是她爱唱歌,她一边两手灵活地不耽误绕绳子,一边给我唱歌。她一只歌一只歌地唱,有时是一只整歌,有时只是几句。她唱《浏阳河》,唱《映山红》,唱京剧《智斗》里阿庆嫂的一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她一人扮三人,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男声女声对着,一到阿庆嫂这儿,就有些尖嗓。看我听烦了,便给我讲故事,讲《西厢记《陈州放粮》《穆桂英挂帅》……,长大后总时不时想起来这事,总觉得我脑子里那点儿可怜的想象力都是从母亲的歌里萌发的。那时惊奇她怎么知道那么多故事,她很幸福地告诉我,都是你爸讲给我听的,这是上学读书的好处。
那样的夜晚,我们娘俩,谁也不困,直到月亮下去了,或是很累了,才收拾东西去睡。
那批货交上去,得了一笔钱,祖父的病依旧没治好,可一家人都没多大遗憾了。
又过了两年,她代我父亲安葬了祖父,翻修了房子,又给我叔叔娶了亲。
03
大约还是知道上学读书的重要,母亲对我们姐弟的学习要求都极严,遇到别的事都可以商量,唯有上学的事不能坏了规矩。
我上小学的一年冬天,早起去的时候天阴沉得厉害,到了第三节课,天下起雪来。我在教室里坐着,身上直打哆嗦,想了想,就收拾书包,跟老师请假回家了。
走在路上,雪粒子沙沙地打在身上,我顾不得,一直低头苦苦思索:编一个什么样的理由瞒过母亲,躲过她的盘问呢?
到了家,我还是很心虚地敲大门。隔着门缝,我看母亲手里拿着一只正在做的鞋底儿从堂屋小跑着出来,说来了来了。开了门,见是我,母亲大吃一惊,扯我进屋,一边摸我的手,一边解下围裙帮我打身上的雪。说,谁让你穿这么少的,傻呀闺女儿!她紧跑到厨房去,搂一捆棉花杆,瞬间拢起一大拢火,我赶紧跑过去,一直把自己烤得脑门儿出汗,四肢舒展。
这事情过去很多年,我一想起就纳闷儿:母亲对我们学习素来看得很严,那天自始至终就没问我为啥好好地不上学了,跑回家来。
过了两三年,我上初中了,更有一事出我意料。
麦熟季节,约端午前后,我在学校上课。天好久无雨。有一天天阴了,没来由地下起冰雹来,砸得窗玻璃砰砰乱响,听着心惊肉跳的。课下听老师说,不好了,我们这一代快熟的麦子全完了,冰雹过处,无一幸免。我在学校忧心忡忡了两天:小麦收不成,吃什么?一年怎么打发,肯定上不成学了!
等到周日回家的路上,一想起母亲可能的忧愁,心中如煮如焚。等我踏进家门,正赶上吃饭的时候,我看母亲脸上静静的,同祖母说着地里的活计,心里立刻大石头落地。小心翼翼问母亲家里小麦的事,母亲从容说:“家里的田只受冰雹毁了两块,不碍事的。就算今年没收成,妞儿也担不着心,只管上你的学,操心的事有我呢。”
等大了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晓得一个母亲疼儿惜女之心远胜过理智。而母亲临事不惊、从容应对的态度从根本上影响了我的成长。
04
因为父亲是做工程的,要跨省移动,母亲也跟着父亲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的,可有时她也慌张,但终于还是能从容面对。
我上高三那一年,有一次文科排名年级第一,学校让家长去作报告。我父亲不在家,这事当然落在母亲头上。
我周末回到家,把这事告诉她,没想到她听了立刻紧张起来,动动这里,摸摸那里,忘了手上正事。过好长时间,她才想定了,对我说:“闺女儿啊,这是大好事,是我们家的光彩。你帮我写一篇讲话的稿子,该怎么说,你就怎么写,写好了念给我听。”
等我写好了,灯下一字一句念给母亲听。没想到她手里不知从哪里找了个笔头,又摊开一张废纸,我慢慢念着,她在纸上有顺序地画着记号。我念完了,看她的纸,天书似的,她还有些不好意思,说她自己能明白就行。
次日早晨,一起床,她就让我听她的稿子。甫一听完,吓了一大跳,我这妈妈,不知用了什么办法,一篇稿虽不流利,居然大致都背下了。紧接着,她就把父亲早年间寄给她的压箱底的高级花布找出来,为自己裁了一件时兴的衬衫。衬衫做好,穿给我看,没料想,这一向巧手俏活的母亲,竟把两只袖子缝错了。她一边照着镜子,一边不住地笑,说:“我一想到你们全校黑压压的人,有些紧张,怕给你丢脸呀。”
等学校开表彰会那天,轮到母亲了,我坐在下面紧张不安,没想到她一个乡下妇女,款款上台,头发纹丝不乱,前额明净饱满,落落大方、顺顺当当地发完了言。哎,不知她暗地里用了多少功。
等散了会,母亲走下台阶,站在一棵大梧桐树下等我。四月的天气,淡紫色的梧桐花纷纷飘落。我看着树下身着花衬衫的她,无比的骄傲,恍惚那一刻光阴如秀,蔓草生香。
接下来,日子如花随流水般倏忽而过,我大学毕业,能挣钱了,给她买好看的衣服,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她可不像一些受过苦的妇人,儿女买的东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她都是像个富贵女王似的,兴高采烈、尽心尽意地享用。等她不在了,我们姊妹兄弟见面,每说到此处,心里便减去了许多遗憾。
可是,每逢花好月圆的日子,或遇到什么好景致,总想接她一同生活,可回望千里之外母亲的坟冢,唯见碧草萋萋,黄叶萧索,哪里有她沉静和气的面容,连梦里都极少见。很想告慰她的是:她一向钟爱的侄儿,如今学习蓬勃发力,很有她生前做人行事的气度。
网友评论
我不希望自己变祥林嫂或者一副狗尾乞怜的样子。
可自己脑子里能够浮现的小时候,要么母亲病样,要么父亲的破口大骂,或者爷爷奶奶的待我们不公平,姐姐欺负我,弟弟也欺负我。
我知道,一直以来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
原生态家庭的因素直接影响的就是自己现在家庭的幸福。
能够找到原因,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真的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吗?才会教出这么没有孝敬父母的我。
也不是不孝,父亲已去世,母亲和外婆过日子,每个月愿意给她转钱过去,却不愿意多打电话,多说话,一说就针尖对麦芒。
又见梧桐树
读这篇文章有很多关于母亲的相同感受,也曾试着写过,却总也写不好,以至于虽心中百转千回,却不敢再提笔写母亲了,梅的文章给了我很好的借鉴
感动到心底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无声胜有声,平地中现惊雷,姐姐的文总是在静如止水中令人动容。
今天是母亲节,却忙了一整天,遥祝妹妹一同充实并快乐着
对于亲情,我几乎不敢提笔,一提起鼻子就酸,喉咙就会哽咽😂
祝愿天底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上午好
说实话,读这文,我眼前一直浮现着母亲的形象,心一直酸酸的,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文贵真情,情真却不刻意,不煽情却自感人,这种朴素是文章最高的境界!
致敬!
六年前,我母亲离我们而去,从那时起,思念的痛总在我心头萦绕,一个独处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最爱回忆母亲健在时的点点滴滴,而每次都是泪流满面……
读妹妹这篇,此刻,我的泪水有夺眶而出……
读到这几句,真是喜欢。
现在明白了。
有个错别字,“不只她暗地里用了多少功”,应该是“不知”
不说了,光阴如秀蔓草生香,所以阳光所以忧伤。
之前就想着梅姐姐会不会参加这个活动呢,因为从以前的零碎文字知道母亲是你心头隐隐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