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小主群专题散文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

作者: 端木家达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19:51 被阅读0次

文/端木家达

远眺小茅山

在我出生的小山村(石湫上方柿园)正南面,约二千米处,有一片群山,它自东向西逶迤绵延,海拔一百八十三米,这就是我们溧水的小茅山。

小时候,小茅山在我心目中是非常高大、雄伟的山。常常想到山边去走一走,到山顶上去看看,但村上大人们总吓唬我说:“山中有很多狼,小孩子去了会被狼吃掉”,直到上小学后,我才有机会随母亲进到山中去。

据明【万历】溧水志(卷之四 )记载:

“琛山,西一十五里。旧志云,尝产玉,因名。 国朝土人建三茅真君祠于上,故俗传为小茅山”。

这是溧水县志中关于小茅山名字来历的记载。

小茅山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童年的许多梦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生活在农村。按照习俗,过年时候,村上家家户户要磨豆腐、开油锅。开油锅烧土灶,比较理想的是用“松毛子(松树上掉下来的叶子)作柴禾烧锅,松毛子具有燃烧时间长、火头大、柴灰少等特点。

因为我们村附近没有什么山,自然也就没有成片的松树林。那时的小茅山算是大山了,山上万木葱茏,古树参天。只有到了小茅山中才能耙到珍贵的“松毛子”。

农村传统,一般是家里的女性出去轧柴火,我家也不例外。上小茅山去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总要与村上妯娌们约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在山上劳动一天,直到太阳落山前才回家。

那时到小茅山上去弄“松毛子”,土话也叫“耙松毛子”。松树上的叶子,被风一吹,纷纷落在松树根部、大石头缝隙处,要把这些零散的细细的树叶归拢到一起,那必须使用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用铁丝制作的,因此也叫“铁丝耙子”,铁丝耙子有大有小,一般二十公分长,前端呈三角形,抓在手上正好耙柴。

有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了,她忙着烧早饭给我们吃,接着,要与同村人去小茅山上“耙松毛子”,我吵着也要跟她去。开始,母亲坚决不肯带我去,说:“小人家,又帮不上忙,跑到山上干什么呢?你留在家里看书,把门给我看好”。

眼看着去小茅山希望要破灭, 我一顿嚎啕大哭,这招果然管用,善良的母亲见状,她没有了办法,只好同意带我进山。

去小茅山希望又重新燃起,我破涕为笑,赶紧擦干眼泪,去讨好母亲。帮她拿绳子、扁担、铁丝耙子等,临行前我用家里的小黄布包,装了满满一包煮熟的山芋,准备当午饭吃。

很快就到了小茅山边,我跟在母亲的后面,沿着山谷往茅山深处去。看到两边山上的松树高大挺拔、遮天蔽日。风一吹,树林中发出“飕飕”的声音,在寂静山谷中,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异样的声音,心里发慌,总怀疑有狼潜伏在附近,随时向我扑来。

我和母亲在山脚底下找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把麻绳、草绳、熟山芋等放在上面。然后,我们就从山底慢慢往山顶上去,边爬山边“耙松毛子”。母亲在前面耙柴,我跟在后面收,先把小堆“松毛子”来回运往一地集中堆放,待母亲用草绳把它们捆好,就变成一大捆。

开始我屁颠屁颠干得十分起劲。心里打着小算盘,目的有两,第一是向母亲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帮她干活了,并不是像她说的小孩子没有用,另外一个目的是我这次表现好了,取得母亲的信任,争取她下次再把我带到山里来。

几个小时过去了,慢慢的我就没有了耐心,开始偷懒,不想干活,到后来干脆找个借口走开,满山乱跑去了。渴了,一个人就到山底下找个小水沟,双手捧水“咕咚 咕咚”喝一饱,爬山爬饿了,抓两个熟山芋吃了充饥。

因为我第一次上小茅山,也不敢离母亲太远,怕跑丢了。如果这次闯了祸,惹恼了母亲,她下次就再也不会带我来了,因此,我只玩了就近的一二个山头,没到小茅山的最高峰上去。

小茅山边溧石大道

母亲在山上一刻不停地“耙松毛子”,我一个人在山脚底下玩。一会儿爬上松树去采松菠萝,一会儿用手去抠厚厚的松树皮,玩累了就在“松毛子”边上睡一觉,醒了继续玩,不知不觉中,夕阳西斜,天色渐暗。

母亲抱着刚耙来的“松毛子”,对我说:“儿子,天快黑了,赶快捆柴回家”。她把一天耙来的“松毛子”先捆成四小捆,再分成两大捆,用麻绳捆紧,分别挂在扁担两端,母亲挑着担子在前面走,我拿着铁丝耙子、衣服等跟在她后面。

我知道,母亲体弱多病,身体一直不好,一会儿的工夫,她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看着她挑着柴火,顶着凉风,吃力向前走,我默默祈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就有力气,可以帮母亲去挑柴、挑水,她也可以享福了。

天越来越黑,眼看着再过几条田埂就要到家。这时,我们要经过村前面两个连在一起的水塘,可能是母亲的肩膀痛,她想换另外一个肩。突然,扁担一头绳子散掉了,两大捆“松毛子”全部掉到水里,我急忙要下塘把它们捞起来,母亲立刻阻止我,她说:“这么冷的天,把衣服弄湿会感冒的,松毛子掉就掉了吧,过几天我们再去山里耙”。

我和母亲站在塘埂边上,眼睁睁看着一天的劳动成果慢慢沉入水底, 我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走过来牵着我的手,帮我擦去脸上泪水,说:“儿子,走吧,我们回家”。

现在想起来,当时母亲的心里也应该是非常难受的,可她没有任何怨言。母亲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总是你依靠的屏障,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又过了一星期,我跟着母亲再次到了小茅山中,耙松毛子、采松菠萝、拣树枝子…………

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液化气、天然气等等化石燃料,再也不用上山砍柴烧锅了。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小茅山上的“松毛子”“松菠萝”为我们家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我要永远感谢它,“小茅山”它就是我心中的一座神山。

从山南看小茅山最高峰

相关文章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

    文/端木家达 在我出生的小山村(石湫上方柿园)正南面,约二千米处,有一片群山,它自东向西逶迤绵延,海拔一百八十三米...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之(一)

    文/端木家达 据明【万历】溧水志(卷之四 P085)记载: “琛山西一十五里。旧志云,尝产玉,因名。 国朝土人建三...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之(尾声)

    文/端木家达 母亲在山上一刻不停地“耙松毛子”,我一个人在山脚底下玩。一会儿爬上松树去采松菠萝,一会儿用手去抠厚厚...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之(三)

    文/端木家达 有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了,她忙着烧早饭给我们吃,接着,要与同村人去小茅山上“耙松毛...

  • 《我与小茅山的故事》之(二)

    文/端木家达 在我出生的小山村(石湫上方柿园)正南面,约二千米处,有一片自东向西,逶迤绵延1000米,海拔一百八十...

  • 《茅山后裔》究竟魅力何在?

    《茅山后裔》一本描述中国传统秘术—茅山道术的小说,故事说的是张国忠、张毅城父子运用茅山道术踏足天下的故事,从驱鬼镇...

  • 新年伊始登茅山

    你也许听过茅山道士的故事,更知晓茅山是我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茅山距我现在所居住的地方就近在咫尺,我却一直没有去过...

  • 茅山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称为茅山派。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

  • 开心就好

    不知道现在是否还真的有茅山教的存在,茅山道士是否后继有人,茅山道术是否有流传下来?我在看《茅山后裔》,一本令人啧啧...

  • 2018-09-22 茅山游记

    茅山游记 提起镇江句容茅山,脑海里首先浮现四个字“茅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小茅山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ea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