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爮的果儿
焦小桥
在拍喇叭花时,看到垂挂在杂草丛生中像香瓜一样的绿色果实,顺着果实的藤抚摸,看到藤蔓缠绕的很高,过了一段时间,绿色的果实变黄了又渐渐变成了红色。
果实很小,呈卵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有的是橙黄色,有的是橙红色,有点像香瓜,但只有大手指头那么大,不像一般的瓜那么大,看上去又有点像橄榄球。
这是什么“瓜”?拍了几张图片拿给别人看,问他们认不认识,都说不知道。写赤爮花的时候,突然想起那“瓜”不就是在拍花的那个地方吗?当时一个老者说是野瓜,这就是赤爮结的果实。
赤瓟是一种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红熟时于10~11月间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长约3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红黄色或红棕色,上端宿萼为盘状,下端渐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的残痕,触之刺手。它的表面皱缩,有极稀的白色茸毛及纵沟纹。
小说《四世同堂》里,老舍用“大赤包”来形容冠晓荷的老婆冠太太。原文是这样写的:“冠太太是个大个子,已经快五十岁了还专爱穿大红衣服,所以外号叫作大赤包儿。”
赤包儿是一种小瓜其实这就是赤爮的果实。在东北俗称“气包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在户外的赤爮的果实看起来像充满了气的气球一样鼓鼓的,用手轻轻捏了一下,皮儿起皱变瘪了,或许因此得名吧。
“气包子”在东北农村很常见,爬得满篱笆都是,冬天的时候会引来大山雀来觅食。熟透的气包子很软,皮薄肉多,味道香甜可口。
“气包子”成熟后就可以直接吃,它味道特别,非常爽口,因此又被称为山石榴、糖罐子、黄茶瓶、灯笼果。
除了直接吃,性平温无毒的气包子,还可采集后晒干,然后用它泡水喝。久服“气包子”水,身轻耐寒、有益气的小果。
在古代典籍中也有吃用赤瓟的记载。早在乾隆已丑,庚寅年欠收时,就有人们用其充饥以活命,田间农民在缺午茶时,以此果解渴。
采摘嫩茎叶和幼嫩卷须,用沸水汆烫,清水漂洗后,可凉拌或炒食。”《中国的野菜》中也记载赤瓟是一种资深野菜。
《森林沉默》里还写到了赤瓟的另一种吃法:“赤瓟的根茎我们叫癞瓜,含淀粉,可以食用。”赤瓟的根和土豆很像,也的确是含淀粉的,因此很多地方也叫它山土豆。
除了淀粉之外,赤瓟块茎还含皂甙类成分赤瓟甙。~50克,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根皮捣烂,酒调敷患处赤瓟果可以吃。
赤瓟果具有理气、活血、祛痰、治黄疸、痢疾等功效,还可以治疗腰部扭伤、筋骨疼痛、闭经等症状。一般赤瓟果需要研成末,然后冲泡饮用,能治疗反胃吐酸。研成末后的赤瓟果,需要煎成汤饮用,每次的用量不能太多,大约5~10克就可以。
赤瓟的果实和根可入药,果实能理气、活血、祛痰和利湿,根有活血去瘀、清热解毒、通乳之效。赤瓟也可作棚架植物,花及果可用于观赏,是集园林绿化和药用于一身的经济植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