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坚持做一件事,是什么体验?

作者: 但但的小江湖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2:46 被阅读10次

    有些人

    十年如一日的做自己曾经向往的工作

    我想那份热忱

    早就在时间里消磨得所剩无几

    剩下的无非是不断的咬牙坚持

    与自律

                                  ——但但

    01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事情做着做着,发现变了味儿?为什么喜欢的工作,渐渐觉得很讨厌。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做,觉得生活好茫然。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问过自己。

    前两天,朋友Z小姐跟我吐槽,一直都很喜欢文字工作,可是自从工作起,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写不出新意,内容也越来越营销化。写着写着,发现并没有原来的一腔热爱,她便急着辞职找下一家。

    在我印象里,Z小姐也算是跳槽很频繁的了。有段时间,她跟我说想做活动策划。前段时间,她说她并不适合做文案,也许做销售会不错。可是前几天,她说她不适合上班,更适合自己创业。

    无独有偶,像Z小姐这样的,我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很多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却眼看着别人做的风生水起,便也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干,可是进去之后才发现,曾经的想法错了。

    几年前,虎哥就职在一家知名外资餐饮公司,外资企业福利待遇好,所以与他一样,很多人挤破了脑袋的往里面挤。

    可是工作几年后,发现管理层的岗位如公务员一般,基本上已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人家主动退出,否则向上升迁的机会很渺茫。

    02

    那时候,虽然虎哥已在那家餐饮店工作了几年,按惯例,到了可以竞选副店长的职位。可是左等右等,上头告诉他,除非你服从公司安排调去外地开店,本地还没有空缺。

    有一次,从那家餐饮店辞职的一个同事来家里串门,寒暄了几句之后才发现,那个同事辞职去了一家知名房产公司后,干起了房产销售。

    不可思议的是,短短半年时间,他从普通房产顾问晋升到店长,前不久还在市区买了一套房。

    而与他同去的另一个朋友,因为销售业绩突出,每个月的收入是原来在餐饮店的几倍。

    当晚,虎哥就开始坐立难安,我了解他的性格,与别人同时起步的,人家早已超越了自己很多倍,心里很焦虑。

    那天我与他畅谈了很久,从当时我们俩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状况,还有他在餐饮店三年多做出来的成绩,如果贸然转行,可能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坚持。就这样,从毕业到现在,他在餐饮行业工作了六年多,早已经能自己总结出一套管理与开店经验,而且有了行业内的人脉。

    后来从那家外资餐饮公司辞职后,他很顺利的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且有猎头公司想挖他。

    03

    虎哥的经历告诉我,每个人都会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徘徊,我们时常会做很多让步与隐忍。

    大学期间我曾在晚报实习,那个时候的报社记者,走出去还是很引以为傲的职业。

    在搜集到每一个新闻线索时,当跟被访者自我介绍我是晚报的记者时,内心总会暗喜。

    可是很多事情并不都是理想之中。某个暑假的下午,那时候我全天留在报社,下班前,主编要求每个部门至少完成一个广告招商。

    报纸不是很吃香吗?为什么还需要主动去找广告?

    当时的我很不敢相信,直到实习老师说到报社经营的状况。确实,新闻理想并不足以支撑当时社里的输出,一个新闻记者一边讲述新闻事实,一边拉广告赞助,是一件多么现实的事情。

    很多人出了校门后,渐渐开始接受一些自己以前不能接受的观点,做着一些自己曾经诟病的事情。

    十年如一日的做自己曾经向往的工作,我想那份热忱早就在时间里消磨得所剩无几,剩下的无非是不断的咬牙坚持与自律。

    04

    我有一个朋友,她很喜欢明信片,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我只知道她有这个爱好而已。

    直到后来有一次宿舍大搬家,在她的书桌上,我发现纸盒里整齐的叠着成千上万张来自不同地方的明信片,每张上面都写了寄信人的祝福。原来,不只收寄明信片,她还建立了一个明信片QQ群,里面有很多与她有着相同爱好的网友。

    在收寄明信片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从陌生到熟悉的挚友,在一张张信,他们讲述着各自的故事。直到今天,十年之久了,她还在那样做,尽管如今网络发达,明信片似乎早已不合时宜。

    如果一件事情能坚持五年、十年甚至毕生,那是一件多么牛掰的事情。可是往往有很多人,三分钟热度一过,立马打回原形,比如我。

    我很喜欢收集各种好看的本子,唯美的、粉系的、犀利的,各式各样。总是在逛街看到一个漂亮本子后,本着打算在上面写摘抄、计划或日记,可是每本都翻不到三页,后面就放到了抽屉里。

    也许我这个人性格就是,风声大雨点小,事情总是坚持不到最后。

    曾经认识一个做品牌推广的同事,他大学里是学的工程管理,可是毕业后,却做起了品牌管理。

    我们俩的工作有重叠,所以常常都会一起讨论。有一次,工作之余,我问他为什么要从偏理的专业转为毫不相干的偏文的品牌管理。

    他说,兴趣使然,从大学起他就很喜欢看传播学、品牌管理学的书籍。也许是大学四年里“不务正业”久了,毕业后他就毅然决然的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做起了品牌管理的的工作。

    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可是因为有以前大量阅读的知识积累,在公司里他成长很快,一路赶超其他科班出身的同事。

    当听到他说到这些时,我不由得心生佩服。兴趣,果然是最优秀的导师。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不得不让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人汗颜。

    他给我推荐了一个书单,每一本书的大概意思他都能清楚的说出来,而且哪些相对专业、哪些相对易学,都一目了然。而且,关于社会热点营销事件,他都在云笔记里做了理论与实际的分析,还将他们归类整理,内容截图有十几页。

    除了阅读以外,工作之余,他每天都在微博头条里写品牌专业类的分析文章,而且每天都会更新一篇,有时一篇文章能圈来几千个粉丝,有些行业大V还会转发他的文章。

    05

    一个非专业的同学做出来的事情,比一个专业出身的同学做的还要认真、细致,此时如果只说是兴趣使然的话,或许有些牵强。

    工作之后,很多人渐渐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了很大的差距。很多人原来学习成绩并不如自己,可是毕业几年后,他们已经年入几万,而自己,每个月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公司混日子,学着中年前辈们,工作能拖就拖,事情能推就推。

    遇到不喜欢、熬不过去的事儿了,往桌上一拍,老娘不干了还不行吗?

    于是,又开始投简历、换工作,最后发现,每一份工作都有不喜欢的地方,每个公司都有看不惯的事儿。

    还记得光线传媒刘同曾在微博里说到,很多年前,他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作家。可是后来的种种事实,都狠狠的打了他很多道耳光,告诉他:你其实并不适合。

    当他得到众多出版社中的一家回复时,他满心欢喜的大老远坐火车过去,才发现根本就没人在乎他写的东西,他的稿子放在桌上,很快被更多的稿子覆盖。

    被打击了,他开始寻找出路,干起了能谋生的职业,刚开始做电视节目,后来做电影,在那个行业圈里,坚持了近二十年。

    工作十年后,他才出版第一本书。他说,当梦想照进现实,先做一份能填饱肚子的事情,才能继续坚持理想。

    如今,他的书一本一本的出版发行,很多人才想起了,他的个人标签,除了光线传媒副总裁以外,还有青年作家。

    06

    很多人都可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都是在慢慢摸索中匍匐前行,包括我自己。

    有宝宝后的这两年里,我也经历了很多事情。从职场新人、微商、全职妈妈,再到自己创业做新媒体。从大学起雷打不动的新闻理想,再到毕业后主动放弃电视台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可能作为一个已婚妈妈,很多理想都必须围绕家庭而适当展开。

    曾经为了建立个人品牌而做起这个公号的我,在写文里,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常常在后台给我留言,鼓励我。

    从小到大,作文基本上只能做到刚刚及格的我,现在却抛开一切,开始学写文章,在每一个下班后赶回家做完饭洗完澡的夜晚,一个人在书桌前码字到凌晨,每天坚持至少一千五百字的输出。

    也许是我曾经总是拘泥于新闻专业类的涉猎,所以写起另外一种文章时,文字显得很生硬。

    于是,写完文后,尽管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仍然坚持看一会儿书。看书,让我发现完善自己。

    感谢曾经给过我力量的家人与朋友,也感恩每一个认真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也许文字不够细腻,但愿能有一句带动你,给予你工作与生活的力量。

    -THE END-

    ——最大的赞赏,是转发和分享——

    *作者:但但 I 一个不一样的90后宝妈,自媒体编辑。笔下虽不够细腻,但愿有一句话,能带给你力量。微博:@但但的小江湖 公众号:但但的小江湖(dandandexiaojianghu)。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这是一个感性到扎心的原创公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年坚持做一件事,是什么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lg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