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札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亲爱的安德烈》认识十八岁的人,找到连结的“份”

『读书』《亲爱的安德烈》认识十八岁的人,找到连结的“份”

作者: 爱琴海ai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12:06 被阅读13次

    龙应台,大家都比较熟悉。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现代作家,人文学者,文化批判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她的大多文字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

    除此之外,她还有声名远扬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其写作风格和其他作品完全不同。这是她作为母亲在这“人生课”上上交的三本“作业”。通过它们我们认识到一个温柔的、细腻的、完全不同于以往印象中果敢、坚毅、掷地有声的职场龙应台。

    同时,通过她的这部作品,我们收获最大的,则是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之前我有分享《孩子你慢慢来》,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除了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外,这本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由龙应台母子共同完成。这是一部两代共著的文学作品,更是两代共读的家书。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走进十八岁的世界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共有36封信,是由龙应台和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共同完成。其实,当我们打开这本书便会知晓,在最初,龙应台是为了和已经18岁的儿子更好的沟通,决定与他以书信来往,并定期发表在专栏上。于是,在他们获得彼此沟通的同时,也就有更多的人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摩擦、交汇与融合,更是从中得到了悟,获益匪浅。

    和我们不同,龙应台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除了两代人时代和年龄的差异之外,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还有阶级的分野。但,他们又和我们一样,之间有着骨肉血脉相连,于是,在母子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排除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困难和阻隔,将彼此的心一步步拉近。

    当你长大后,我们不得不再次相认,在重新认识彼此后,有了连结彼此的“份”。

    3年对话,有了连结的“份”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母子太多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们各自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对社会、对文化的见解和观念。我们在感动于他们母子彼此无戒心、无障碍的交流之外,更为他们广阔的见识、深邃的见地与认知所折服。

    他们在书信中谈青春期、谈爱情,谈两代人的品味与矛盾;谈生活和艺术,谈美学与音乐,谈世界观;谈香港、谈大陆、谈台湾、谈德国、谈亚洲欧洲,谈第三世界,谈国际化;谈社区情感,谈政治经济,谈人文关怀,谈社会意识……

    说实在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而,无疑,这是两个成人之间的对话。我们都知道,十八岁的青年已然成年,但,我们往往以长者、以长辈、以过来人的身份忽视这一点。我们习惯他们的幼小、无知、才疏学浅,认定他们因人生经验不足太多的生活琐碎需要我们的指引与帮助,断定他们因社会阅历浅太多的认识浮于表面而经不起推敲。

    所以,在我们眼里,无论多大,孩子似乎永远都是孩子。就别说刚刚步入青春期,企望挣脱父母羽翼的青少年了。我们没有认识到,当孩子慢慢长大,彼此之间,需要再次相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以理解和尊重的心态去重新认识眼前的已然长大、或正在长大的人;而作为孩子,则已经按照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思维和态度重新去看待、去审视自己的父母了。

    而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他们通过语言文字慧通心灵。母子二人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的平等对话,值得太多的父母子女深思。

    父母与孩子的缘分

    读完这本书,我们思考最多的则是父母与孩子的缘分。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在孩子心中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而父母,该如何面对这一无法左右的改变。

    安德烈说:最重要的不是父母,而是我的朋友。

    当他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他坦诚地告诉母亲,在他当下的生活中,对于他来讲最重要的是朋友而非父母。

    龙应台回应:那个阶段早过去了,二十年后才会回头。

    虽然她的心里酸酸的,但也不得不假装淡定地接受它的逝去,接受孩子凡事依靠父母的那个时期已然一去不复返的事实。她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我相信这是每个为人父母者必经的阶段。当孩子稚嫩的脸庞变得棱角分明,神情中的依赖和信任被淡淡的冷漠代替,我们的心里,不仅仅是酸涩吧?

    然而,父母与子女的缘分似乎就是如此。经历过后,自然明了。龙应台说:和你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

    为什么是“不敢声张”、为什么是“默默挥手”?那是因为我们的温暖怀抱、细心呵护孩子已然不需要了,他们要“离开”。而唯有“离开”,他们方才可以开展独立的自己。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执迷不悟,而是要尊重此番缘分,谨慎对待之。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迷途中的人往往都心知肚明,大道理没有人不懂。我们从书中也可知晓,龙应台是如此一位开通明理的母亲,在安德烈的眼里仍然是干预过多。当然,这里面有中西文化差异因素,也有作为孩子爱自由的成分,但,龙应台作为一位母亲,她对孩子的爱与牵挂,在孩子欲挣脱保护、展翅翱翔天际之时,似乎还是过多,以致难免徒生悲伤。

    而同样,如今的我也有一个正值15岁、正在长大的儿子,在伴其成长中,个中滋味亦非文字可表。所以,《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我在读的过程中,收获很大帮助的同时,也激发出些许共鸣。

    人活一世,为人父母,乃是一场修行。这个过程,虽苦乐参半,但此等缘分仍令人感动,不时于心底生发感恩之情。

    愿在这场爱的修行中,在这难得的缘分里,你我都能借由眼前这本书,找到与“他”、或“她”彼此连结的“份”,一世安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亲爱的安德烈》认识十八岁的人,找到连结的“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vz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