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76302/4966bf4fce82148f.jpg)
罗胖真是厉害,能够在跨年夜的众多演唱会中杀出重围,吸引这么多人听他开脑洞。
去年的演讲他穿着宽松的运动服说自律通往体面,于是今年就西装笔挺地出现了,虽然依然还是叫罗胖;去年他还请过几个大咖上台助阵,今年硬是单打独斗讲了近四个小时,而且全程无尿点。听完感触颇多,关于焦虑,关于拳击与拔河,关于块到点的转变……
于是,撷取让我感触最深的观点,用他带来的思想盛宴开启我的2018年。
专注力与带宽
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是不是因为带宽不够?
时间被碎片化之后,专注力就成了越来越奢侈的东西。你甚至很难得有大段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要么电话来了,要么刷下微信,要么突然被身边人打断。
其实,别说需要静下心才能完成的事了,就连平时看个电视,也通常会边看边刷微信,很少有专心只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专注力不够最大的主因是时间被碎片化。
可是听完罗胖的演讲,才发现有个“带宽”的问题。他说他朋友的孩子一边写作业还一边看电影,一边和同学聊天,他的第一反应也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写作业怎么能不专心呢?
结果,人家是学霸。
就像你的长辈无法理解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刷微信一样,你也无法理解下一代的孩子们一边写作业一边看ipad。
就像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能同时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因为带宽在不断升级。
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他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听音乐,然后就能下笔如有神。而我,写点东西恨不得万籁俱寂。
原来不是不够专心,是带宽不够:(
怪不得当年毛爹还刻意训练自己去马路边读书呢。
乍看起来带宽和专注力似乎有点相互矛盾,但仔细一想,带宽的升级恰恰是需要更高效的专注。
流量思维与超级客户
流量是表皮,超级客户才是核心。
新媒体时代,听得最多的就是“用数据说话”。有多少粉丝,有多少阅读率,有多少下载量。这是最开始接触新媒体时的初级判断标准。我们似乎刚刚养成流量思维,就被全新的认知所推翻。听完罗胖的演讲,看来流量思维时代要逐渐过渡到超级用户时代。
罗胖用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瓶盖测试举例,那些代表流量的普通客户、新客户当然也应该重视,但更值得重视和投入的一定是超级客户。
识别超级客户的方法,目前很简单,就是付费客户,譬如会员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会员经济会越来越蓬勃,是因为它“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可持续可信任的正式关系”。
于是,想起在尝试新媒体之初,我们策划组织了一个系列活动,做了两年多,基本上全是免费。也就是典型的流量思维,用免费和无门槛来完成0到1的积累。那时候估计大家的套路都一样,各种免费的活动层出不穷。
于是,四十多场活动下来,自己人免费搭上时间精力累半死不说,超级用户更是寥寥。甚至因为免费,还有个别用户压根就不珍惜,临时取消、不守时、不遵守活动规则。
免费进入瓶颈,转道付费似乎又是一个死胡同。因为不单单是我们养成了免费思维模式,用户同样也养成了。凭啥要付费呢?
罗胖说,超级用户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我希望你以我为荣。
原来我们遇到的死胡同出口在这里。我们总是抓住原有的免费思维模式不放,毕竟也确实很多人无法从免费的习惯中转变过来。但如果因为这个借口就停下来,未免太可惜。
超级用户思维是一个全新的认知,如果只停留在“嗯,我知道谁是超级用户”当然远远不够,而是要想真正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同样的活动或者以后再开拓新的活动是不是能让他们以此为荣。
这个观点对企业的发展也特别积极。一旦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就不再只是追求表面的好看的数据,而是更多内省,从自身出发,打造更多让用户值得骄傲的产品和内容,从而使得用户变成超级用户。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似乎只是单纯的付费取代免费,但其实,这是一个相互挑剔,相互监督,相互取舍的良性循环过程。只有超级产品才配得上超级用户,也才留得住超级用户。
网友评论